泉州人力三轮车沉浮70载 面临淘汰路在何方
人力三轮车 末日,泉州还是人力新生 泉州市区三轮车,踩车的轮车临淘越来越少、越来越老 海峡网2月1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林永清 陈莹钰 摄 影 田 米 王金淼 编 辑 陈世国 视 觉 方立祺)元宵前夕的沉浮一天早晨九点多,古城的载面大街小巷才懒懒地热闹起来。65岁的汰路吴阿婆,抬头看一眼时钟,何方到点了,泉州把早餐吃的人力稀饭和芥菜倒进保温饭盒里,利索地收拾好,轮车临淘推着三轮车走出泉州西湖边的沉浮小区,还不忘回头逗逗地上的载面流浪狗。 “天气好,汰路元宵又快到了,何方希望今天能多拉几个客人。泉州”踩了37年的三轮车,吴阿婆早已摸清了这行的规律。只是这几年,电动车载客、网约车兴起,“小黄人”满街跑,客人越来越少,差的时候一天只有二三十元收入,临近元宵佳节好点,比平时至少多两倍。 过去,踩三轮踩出了全家人的生活费、小孩的学费,可如今踩三轮车的越来越少、越来越老,这个在泉州存在70多年之久的行当,会消失吗? 从上世纪80、90年代泉州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到如今的没落,不少三轮车师傅开始考虑转型。在三轮车上讲古,泉州文化历史故事,信手拈来,靠长期积累和学习,三轮车师傅吴恩典已开始把目光投向日益庞大的外地游客。 但是,懂文化又能说会道的师傅不多,这样的讲解也有类似“野导游”的嫌疑,这条路子能否成为三轮车的新生之路,还犹未可知。 其实,早在2004年,泉州市交通服务公司(1980年,由泉州三轮车公司更名而来),就曾向有关部门递交“转型报告”,结合泉州古城景点藏身大街小巷的特点,提出了旅游观光三轮车的想法。可惜,最后无疾而终。 那么,这条路是否可行?泉州师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陈桂炳指出,由三轮车师傅为外来游客讲泉州古城历史文化是大好事,这是一个很好且颇有可行性的思路,关键要有专门的培训和提升。 “人力三轮车可以让自助游客体验泉州古城悠闲的慢生活,这种亲切的互动交流,可以让游客更好了解泉州乡土风化。”黎明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强如是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520”婚房调查:超半数95后拒绝租房结婚
- 商务部发布今年1至5月我国消费市场相关数据 消费支出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 2022年度北京市密云区粮食企业守法诚信评价结果公示
- 一季度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56.6%
- 科学家为纳米颗粒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 企业标准的制定及公示要求有哪些?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不含行业类型的公司名称如何申请?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适老化商业指引》
- 辽宁营口: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专项督查
- 市场监管总局回复关于国家推荐性标准版本使用问题
- ISO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第7次全体会议召开
- 生产罗茨风机,需要生产许可证吗?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铁拳行动 | 四川公布7起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典型案例
- 如果所委托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法律责任由委托方还是生产方负责?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海关总署关于调整小轿车、越野车进出口商品归类有关技术特性要求的公告》解读
- 2022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2022国资国企改革十件大事发布会召开
- 孩子间发生冲突 49.5%受访家长表示会干预
- 公司律师可否申请其他企业登记档案?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3年第6号
- 关于拟注销上海汇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205家企业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公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