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粵語「鬼」與「死」的故意不忌諱

粵語的粵語忌諱與日常語言的使用存有矛盾。如上文提及,鬼與故意粵語人士對「生死類主題」最為忌諱,不忌絕大部分在港的粵語粵語人士均會遵守「生死類」忌諱,而最多受訪者表示會在靈堂遵守忌諱。鬼與故意梁慧敏更認為「死」與「鬼」是不忌最為人忌諱的詞語。1但同一時間,粵語粵語中經常用到「鬼」及「死」字。鬼與故意

香港粵語歌手許冠傑的不忌歌曲《天才與白痴》中更連用2個以鬼字組成的詞語:

呢個世界上,有冤鬼、粵語有嘩鬼、鬼與故意有奸鬼、不忌賭鬼、粵語盞鬼、鬼與故意重有鹹濕鬼,不忌有衰鬼、有煙鬼、攝青鬼、生鬼、撞鬼。撞著個冒失鬼,醉酒鬼、吊靴鬼、醜死鬼、假鬼、真鬼、亂咁鬼打鬼,問你究竟攪乜鬼。3

《廣州話俗語詞典》亦收錄了40個有「死」字的俗語,如「死死下」、「死牛一便頸」;收錄 47 個有「鬼」字的俗語,如:「鬼打鬼」、「鬼死咁……」。4拆解此語言學現象,可從「詈罵語」及「慣用語」兩大概念入手。

「詈罵語」

首先,要釐清委婉語與詈罵語的關係。如Eliecer Crespo-Fernández所言:「委婉語的主要功能在於減低及避免交流中潛在衝突,有利交流及維持人際關係。」5與之相反,「詈罵語」的目的就是要辱罵他人。6因此,語言使用者會故意破禁說出禁忌,甚至把禁忌語說得更為露骨粗直以強化辱罵效果。

圖片_1
語言忌諱與社會互動關係——圖像化框架(節錄)

因此,某語言使用者對某事物有所忌諱同時,語言使用者很有可能會以該些事物組成「詈罵語」。溫昌衍考究「廣東方言的詈罵文化」,發現粵語的詈罵可分為「借不好之物罵人」、「借鬼妖、死人罵人」、「借性罵人」及「直接罵人」四類。263首三類的背後全是語言忌諱,「借鬼妖、死人罵人」即為「鬼神類」、「生死類」忌諱。「借性罵人」即為「雅俗類」忌諱。再次證明「忌諱」與「詈罵」間的相對關係。

「死」與「鬼」二字作為粵語忌諱,其應用亦可分成「委婉」與「詈罵」兩類。在日常對話甚或在特別需要忌諱的場合(靈堂、醫院、「鬼節」、深夜、與老人交談等),人們自然傾向於遵守忌諱,不提「死」與「鬼」字。然而,在某些場合,粵語人士同時會以「死」、「鬼」及其相關字作為「詈罵語」。

「死」字詈罵語

「死死下」罵人「快要死」或「無精打采」;「死開」是粗俗地叫人「走開」;罵人「死人嘢」及「死嘢」即罵人是「壞極的傢伙」,相當具侮辱性和咒罵性。「死仔」、「死人頭」、「死仔」同是咒罵人「去死」。7而更為粗俗、惡毒的詈罵有「仆街死」及由之簡化的「仆街」。此字原為黑道用語,指人橫屍街頭並無人收屍。8

至於最為特別的「死」字詈罵語是「老而不」。此字出自《論語》的「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9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年幼時不講孝悌,長大時又沒有可說的成就,那麼此人到老時便是禍害。原句旨於勸導世人該立德立行。但由於長期被斷章取義,人們又會以「老而不死」來作罵語,形容「頑固的老人」。10雖然此字本身是「詈罵語」,但又會略去「死」字,只說「老而不」,某程度上減低該字的傷害性。

「鬼」字詈罵語

梁楚琪指出,由「鬼」字組成的詈罵語有以下例:

爛賭鬼(形容有賭癮的嗜賭如命的人)、缺德鬼(形容缺德的人)、孤寒鬼(形容吝嗇的人)、冇膽鬼(形容膽小的人)、豬油鬼(形容做事慢吞吞的人)、走鬼(到處走動的小販)、嘩鬼(吵鬧的人)、衰鬼(壞人)、傻鬼(傻傻的人)11

詈罵語的目的在於為聽者帶來傷害,正因為「死亡」作為最為粵語人士忌諱,當人們以「死」咒罵,聽者自然產生不悅及恐懼。至於「鬼」作為人死後的存在,在部分情況下帶有貶義,粵語人士慣以「鬼」作為詈稱。可以把「忌諱」與「詈罵」理解成天秤的兩端,當文化對某字詞越為忌諱時,把該些字詞用作詈罵語的效果越佳。正解釋為何粵語文化一方面「忌諱」「鬼」與「死」字,另一方面「故意不忌諱」,以用作「詈罵」。

「慣用語」

粵語人士說「鬼」與「死」字的原因除「詈罵」外,亦因為由「鬼」與「死」所組成的字大多為具更深層的意思慣用語。在使用慣用語時,語言使用者更著重其深層意思,而非表層意思。李新魁云:

「慣用語……除了有一些是按其『表層意義』來使用之外,許多詞語還有其『深層意義』人們的使用,就著重其深層意義」。12

因此,在由「鬼」及「死」組成的慣用語中,「鬼」不單只是指人死後的靈魂;「死」亦不再單單表示人的死亡。如:

「死黨」的表層意思是指可效死力的黨羽,深層意思指「情誼深厚的朋友」。13

「執死雞」的表層意思是免費拿到已死的雞隻,深層意思是指「能意外地得到好處」。14

「吊靴鬼」的表層意思是吊在他人鞋上的鬼,當未被人發現時,會快速躲開人的視線。「吊靴鬼」深層意思是「以鬼喻人」,形容那些總愛鬼祟地跟著別人的人。15

「鬼食泥咁」,此字表層意思是指一隻正在吃泥土的鬼。而因為相傳「鬼食泥」時會發出奇怪而含糊的聲音,故此,「鬼食泥咁」的深層意思是形容人說話含糊不清。16

「鬼打鬼」的表層意思是指兩隻鬼打架,而深層意思是「同類打同類」,即「內哄」。17

因此,當粵語人士說出「死」、「鬼」組成的慣用語,強調的不再是「鬼」與「死」本身的表層義,而是由之而衍生的深層義,更形成有趣生動、多元靈活的語言特色。梁慧敏指出慣用語「集體創作」使語言更為活潑生動。18故此,在一般場合,日常交流中粵語使用者均不會忌諱使用由「鬼」與「死」組成的慣用語。

綜而論之,「鬼」與「死」及由之組成的字詞可大致分為「忌諱語」、「詈罵語」、「慣用語」三大類。一方面,粵語使用者對「死」字與「鬼」字十分忌諱,特別不會在靈堂及醫院等場合用上。但另一方面,會「故意破禁」以二字組成詈罵語,正正以人所忌諱之事物咒罵他人。同時,粵語人士慣以「鬼」與「死」字組成更具深層意義、形象生動傳神的「慣用語」。正解釋為何粵語人士忌諱「死」與「鬼」的同時,又會常提及二字。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