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删除差评属于违法犯罪
报载,有偿近日,删除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破获一起侵害公民信息案,差评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违法查获公民个人信息数万条,犯罪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有偿经查,删除属于该公司组织“业务员”在网上主动与有差评记录的差评商家联系,吹嘘可提供“代为删除差评”服务。违法商家有意向后,犯罪“业务员”便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做出差评用户的有偿个人信息。获得用户信息后,删除属于该团伙便拨打用户电话,差评冒充店铺老板、违法新接手店铺老板等身份,犯罪采用软磨硬泡等方式骚扰用户,并许诺支付一定的“好处费”等诱导用户删除差评信息。 差评权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赋予消费者享有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也是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关键。只有消费者通过浏览、分析各种好评和差评,并参考相关网站上对商家和商品总体评分,才能做出最符合自己真实意思的判断和选择。尊重和保护消费者“差评权”是展示、披露商品信息的重要内容,是商家不可推卸的义务。 根据《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的途径。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其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评价。违规者,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万元至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至50万元罚款。 而有偿删差评行为无疑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前述规定,删差评人员以及涉事商家将可能面临着最高5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则可能涉嫌多种犯罪。报道所指的事件中,行为人只是充当“中介”、“黄牛”角色,联系商家提供删差评服务,又联系消费者软磨硬泡要求删除差评,看似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但是其通过非法手段购买了打差评的消费者信息,已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国学者在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取得重要研究突破
- 德化浔中镇一露天木柴堆突然着火 原因调查中
- 湖南益阳开展康养产业领域广告专项整治行动
- 台灣企業得奪回議價權|天下雜誌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腥草芩蓝合剂中7种成分(二)
- 把考试作弊做成生意,必须“零容忍”
- 日警方逮捕中國籍研究員 中國駐日使館:嚴重關切
- 俄稱烏克蘭無人機再襲莫斯科
- 陕西:严厉打击检验检测领域违法行为
- 晋江男子假冒房东行窃 警方20分钟将其抓获
- 38400亩!海宁首个!这个产业要大发展!你家在吗?
- 圆通速递承认快件面单信息倒卖属实 向消费者致歉
- 我国自主研发儿童用磁悬浮“人工心”成功植入
- 男子与妻子吵架后吞下12厘米长不锈钢筷子
- 亞馬遜開百貨公司|天下雜誌
- 央行行长潘功胜:继续发挥双边货币互换积极作用|快讯
- 陈临春担任2021年总台春晚总导演
- 检查发现:福建益海嘉里、福海粮油生产工序管控水平待加强
- 西門町餐廳竄惡火 緊鄰影城疏散顧客
- 零利率,還能退休嗎?|天下雜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