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閱讀夏LaLa》Ep. 40:探討家庭組成的最佳讀本《讀報人》,橫跨語言隔閡的愛與信任

文:沈眠

如果沒有血緣,閱讀言隔甚至無法用言語溝通,夏L信任還能夠成為親人嗎?《讀報人》描述經歷三次戰爭、探討家庭組已然衰老的最佳基得上尉(72歲),要護送兒時被凱奧瓦印第安人綁架,讀本讀報如今脫逃的人橫10歲小女孩喬韓娜回家,語言無法溝通的跨語兩人,如何踏上超過600公里旅途、愛與在槍林彈雨中安然返家?看似不可能的閱讀言隔任務,卻也帶給讀者最深的夏L信任感動。陳夏民讀完大喊:「這是探討家庭組我2021年讀過最喜歡的一本書!」探討家庭組成的最佳最佳讀本,歡迎加入雙夏行列,讀本讀報一起品讀!人橫

南北戰爭後,跨語族群撕裂的美國社會

以《神鬼認證》(The Bourne)系列聞名於世的保羅.葛林葛瑞斯(Paul Greengrass)執導和編劇的《讀報人》,主演的是湯姆.漢克(Tom Hanks),其原著為波蕾特.賈爾斯(Paulette Jiles)的《讀報人》(蓋亞文化出版),在陳夏民2021年至今為止的閱讀書籍中,他斷然地說是最喜歡的一本書。陳夏民開門見山道:「讀完這本書以後,會讓人感覺得到許多的救贖,裡面的愛如此純粹,又充滿戲劇張力,角色之間的情感連結,又非常深刻。」

波蕾特.賈爾斯為美國詩人、傳記作家、暢銷小說作家,在密蘇里州成長,對語言素來有興趣,故於密蘇里大學研讀羅曼語系。畢業後前往加拿大工作,在安大略北部及魁北克參與在建立使用當地安尼希納比語和伊努克提圖特語的一瓦特FM廣播電台,並或多或少了解這兩種語言。其後,波蕾特回到美國,與德州人吉姆.強森同行至德州尋根,並定居。

《遠親》一書中,波蕾特藉由訪問在德州的遠親們,挖掘拼湊去世父親的家族回憶,從此她便將德州的歷史與風景納入小說創作。堪稱集大成的《讀報人》描寫南北戰爭後老上尉越過德州、送被印第安人綁架的白人女孩回到原生家庭的故事,非但入圍了國家圖書獎決選,同時亦被千橡市選了這本書選作為年度One Book One City選書,德州圖書中心也將這本書選為年度選書——《讀報人》無疑是最能代表德州的一本書。

隨後,陳夏民簡述了書籍時空背景,美國的南北戰爭始於1861年4月,南方各州聲稱有權分裂,並組成自己的南方邦聯。北方各州在林肯總統的領導下,決心阻止叛亂並保護聯邦。而後至1863年1月1日,林肯公布《解放奴隸宣言》,釋放所有居住在南方邦聯境內的奴隸,並授權招募非洲裔美國人加入北方軍隊為結束奴隸制度奮戰。

他特別強調一個歷史知識的更新:「我們過去都認為《解放奴隸宣言》是所有非裔美人都成為自由人,但實際上這個宣言僅是主張所有美利堅邦聯叛亂下的領土之黑奴應享有自由,然而未脫離聯邦的邊境州,以及聯邦掌控下的諸州依然可以使用奴隸,換言之它只解放了南方的奴隸。」緊接著到了1865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林肯在華盛頓預備調解,唯南方邦聯投降不到一星期,林肯被一名因戰敗而憤怒的南方人暗殺。不過,廢除全美奴隸制度之路依舊持續著,沒有因此中斷。

《讀報人》故事發生於1870年,也就是南北戰爭結束後5年,各州還是緊張關係,造成南北戰爭的分裂與仇恨並未在戰後消失。當南方白人獲得政權時,南方黑人便受苦——獲得自由的非裔美人,仍被禁止享受權利,因為地方法律不准他們使用許多公共設施。他們明明有投票權,卻在投票時受到恐嚇。南方變得分裂,之後的100年一直如此,要到20世紀,才成為全國議題,而非南方的議題。

「小說中,最初是一名黑人要護送白人小孩返鄉,但在那樣的社會氣氛下,實在太容易被懷疑與攻擊,才轉而託付給基得上尉——」陳夏民語氣帶著疑懼不安:「仔細一想,那真的是滿恐怖的一個時代。」

夏宇童則是說:「這本書滿薄的,而且文字敘述挺好閱讀的,相信很適合青少年朋友,尤其是歷史的部分,不會太僵硬填充,作者對人物有漸層的情感描繪,又精準又深刻,讓人讀起來並不覺得裡面的美國歷史有造成隔閡或障礙。」

橫跨語言隔閡的愛與信任

《讀報人》故事大綱並不複雜,主要是在南北戰爭後,經歷過三次戰爭、失去了自己的印刷廠與妻子,年邁的基得上尉在北德州四處漂泊,為付錢聆聽世界新聞的聽眾朗讀報紙。他意外接下一個任務,護送白人女孩喬韓娜——她幼時被凱奧瓦印第安人綁架並收養,是以所熟知的一切都來自這群印第安人,在語言和文化上,喬韓娜都幾乎算不上是白人。而基得上尉必須送她前往法律認可的家——她幾乎一無所知的伯父母身邊,女孩並不情願。在必須穿越西部狂野大自然,面對試圖搶走女孩的無法之徒,且跨越語言與文化隔閡的長路上,兩個人互相依靠地尋找最終歸屬的家。

「他抖開《波士頓晨報》的紙頁。然後開始朗讀:『第十五修正案於一八七○年二月三日正式批准,不分種族膚色、不考慮先前是否曾為奴隸,凡是資格符合的男性,皆准予投票權。』他的目光越過報紙上緣,老花眼鏡折射出光線,他往講台微微欠身。『意思是有色男士也算在內,』他說,『拜託各位不要大驚小怪,或發出小女生般的尖叫。』他轉頭,目光在抬臉望著他的人群中搜尋。『我可以聽見嘀咕聲,』他說,『安靜,我最討厭嘀咕。』。」

陳夏民朗讀完後解說道:「從上面這一段小說中的引文,很快就能夠掌握到當時南北戰爭以及關於解放黑奴的對抗氛圍,同時,也讓我們好像能夠目睹一個形象很清楚、具有氣勢的72歲老年白人,他能夠鎮得住整個場合,且觀察力敏銳,又自己的信念與堅持,不妥協,但又能夠靈活應變,所以才能帶著女孩走過漫長的路,送她返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