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科学岛团队在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新闻—科学网

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3/1/11 14:41:1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科学岛团队在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科学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团队在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岛团队静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环形阵列永磁体的态磁法拉第旋转光谱NO2传感器》为题发表在国际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法拉第旋转光谱(FRS)通过检测沉浸在外部纵向磁场中的场法气体介质所引起的线偏振光偏振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基态或上电子态具有磁偶极矩的拉第顺磁性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该光谱检测方法对水汽、旋转新进学网CO2等抗磁性分子具有天然的光谱免疫力,这使得其表现出高度的研究样品特异性。同时,展新由于采用了一对相互接近正交的闻科偏振器极大抑制了激光噪声,法拉第旋转光谱具有非常高的科学检测灵敏度。

目前法拉第旋转光谱信号主要由螺线管线圈产生的岛团队静交流磁场调制样品吸收线的塞曼分裂而产生。针对正弦电磁场在激发磁光效应时所存在的态磁高功耗、电磁干扰、场法产生大量焦耳热等缺陷,拉第团队刘锟研究员,博士后曹渊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稀土永磁体的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传感装置。研究团队将十四个完全相同的环形钕铁硼(NdFeB)永磁体按照非等间距的形式同轴组合,从而在380 毫米长度范围内产生了一个平均磁场强度为346 高斯的外部纵向静态磁场。通过将赫里奥特(Herriott)池与非等间距永磁体阵列同轴配合,极大地增强了线偏振光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以NO2为检测对象,探测了1613.25 cm-1处NO2的ν3基带的Q支光谱特征,在23.7米的光程范围实现了0.4 ppb的检测极限。

本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开放基金、合肥研究院院长基金以及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2c04821

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传感装置

环形阵列永磁体及其纵向磁场分布特性

法拉第旋转光谱信号及其信噪比与检偏器偏转角度的变化关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