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扎根重庆开酒仓:在醇香中分享喜悦
中新社重庆10月22日电 题:台胞扎根重庆开酒仓:在醇香中分享喜悦 作者 张旭 “跟外国人比起来,台胞中国人一般不喜欢独饮,扎根重庆我们喝酒,开酒更多是仓醇为了分享喜悦。这一点,香中喜悦两岸都是分享如此。”“五舅酒仓”的台胞主人李文志近日在重庆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说。 李文志1969年生于金门,扎根重庆酒量好,开酒自称“至今未逢敌手”;目前定居重庆,仓醇在渝开了五家酒仓。香中喜悦他说,分享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台胞日常,就是扎根重庆“在醇香中跟大家分享喜悦”。 “登陆”前,开酒李文志人生第一份工作是酒类销售,也开了自己的酒仓。 20世纪90年代,“三峡游”火热。也是在这次旅程中,李文志来到重庆,见到了一位在背竹笋的女子,一见钟情。为了爱情,更是“隐隐感觉到大陆发展的潜力和势头”,他远赴重庆,开启了新人生。 在妻子支持下,2007年,李文志在重庆解放碑开了一家酒仓,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提供24小时服务”的酒仓。他记得,开业宴设在重庆宾馆,摆了20多桌,高朋满座。 “喝酒好比吃饭,一个人也能吃得饱,但三个人吃得会更开心。”李文志不仅对各类酒如数家珍,也有一套自己的“酒哲学”。他称,这些年,自己不断增加酒仓的数量和规模,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坚持做实体店,是因为更喜欢通过酒仓面对面的交流,接收和分享顾客的喜悦。 “喝酒是有仪式感的。”李文志推荐了一套喝白酒的仪式,分别是:拈花指、轻举杯、深入喉、深锁眉、重置杯、赞好酒,一套“流程”走完,特别舒适。他认为,相比醉或不醉的结果,喝酒的过程更重要。 李文志还说,不同的酒,有不同的仪式。总体上,“洋酒”品类比较复杂,回味多,适合独自品尝;相比较而言,白酒更单一,适合一起喝。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喜好,例如,重庆人“不爱喝酒爱热闹”,但热闹需要介质,这介质之一就是酒;广东、福建人更爱喝葡萄酒。 即使“不爱喝酒”,李文志仍看好重庆酒类市场。“每个人喝一点点,就是很大的市场。”李文志说,这与他入渝多年的所见所闻有关,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各种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无不证明了他“登陆”选择的正确。 入渝多年,李文志不知不觉间喜欢上麻将、火锅、川菜等,“多久不摸,多久不吃,就会想念”,喜欢这样的“麻辣生活”。如今,金门与大陆的联系更加紧密,“小三通”后坐船到厦门仅20多分钟,金门人常到厦门过周末。虽身在重庆,李文志常回家看看,他笑称,坐飞机转轮渡回金门,早上出发,完全可以赶上午饭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李文志还在金门开设有一家酒仓。“虽分处两岸,却是一样的香醇。”李文志说,未来,希望越来越多的同胞能够在这香醇中,感受喜悦及“一家亲”的血脉相连,并希望为此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患者辗转求医 险些丢掉性命 专科医院为其成功手术
- 【TIDF專訪】《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導演洪瑋伶:柯旗化《新英文法》與白色恐怖的政治囹圄
- 為什麼受傷一直好不了?運動表現無法提升?物理治療師淺談「動作控制」
- 馬提斯《學會領導》:即使我們努力表達想合作,2009年我們已預見到——俄羅斯將會成為新的威脅
- 丈夫车祸去世妻子重伤婆婆独吞百万赔款获刑
- 少女A《歡迎光臨午場酒店》:中午就出現在摸摸茶的總是那幾個退休老人家,不分季節準時報到
- 【書評】《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下):「女性」作為哲學家,與男性為什麼、有什麼不同?
- 城市演化的科學:物種急速演化,適應城市生活
- 河南启用首张电子封条:24小时监控 遭破坏自动发出警报
- 「威脅」前女友要公開日記,男子為何被判強制罪而非恐嚇?
- 聯合國大會決議限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權,為何美國願意投下贊成票?
- 母職的想像透過母奶與配方奶,始終在女性身體、心理與社會角色上體現與流轉
- 中石油北京项目管理公司:违反生活纪律和廉洁纪律,胡继勇被双开
- 香港晚報:私隱公署拘1男子,涉因商業糾紛網上起底
- 來自馬來西亞的楊紫瓊,真實人生的奮鬥毫不輸給《媽的多重宇宙》裡的秀蓮
- 推動雙語教育:花蓮縣教師甄選「考英語不考專業科目」惹議,教育處回應「複試有考」
- 全国电动自行车收旧与换新均突破50万辆
- 《料理之道》推薦序:食物從神性走向人性,「我還生,我熟透,我放光」,根本是人類烹飪史的寫照
- 《致富科學》:終結貧窮的唯一方法是「啟發窮人」,讓他們也有致富的意圖和信念
- 《零阻力改變》:「懶惰」其實有助於促成改變,而這正是發生在賓州大學醫療系統的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