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不合时宜的“防控”当退则退
新华网记者乌梦达、鲁畅、新华侠克 近日,一则某市地铁仍执行疫情期间实名制购票的不合消息引发关注。乘客在姓名栏随意输入诸如“111”这样的时宜信息也能买到票,有网友质疑实名制购票是退则退否形同虚设。 疫情早已转段,生活重新回归。新华然而,网评一些公共场所疫情期间的不合防控或限流措施却仍然沿用。例如,时宜某地多家三甲医院仍然对病患家属陪护照看设置“门槛”,退则退称非特殊情况家属不得陪护照看,防控只能自费请护工。新华还有部分高校因疫情防控需要“关闭”的网评大门仍未对公众开放。 对相关部门来说,管控限流降低了管理成本,也有一定的实效:有高校保卫处负责人说,校园“封闭”了,丢外卖、丢自行车案事件减少;有医护人员表示,聘请专业护工能够提升照护效率…… 显然,一些部门单位以“方便管理”或“避免风险”为由进行“防控”,以“怕出事”为由“以限代管”,是将部门局部利益放在群众利益之上的。 民生为大。社会生活全面恢复的当下,不合时宜的做法当退则退。我们看到,一段时间来,一些高校有序推进校园开放,改进入校形式,赢得好评;不少地方陆续改进博物馆预约机制,线上线下均可购票,游客便利度和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找到兼顾群众需求与场所管理的“更优解”。 当然,放开并不等于放任。高校、医院、景区等是具有公益属性的公共场所,只有在规范有序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良好互动,共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对于城市公共场所管理方来说,要多听一听公众的声音与诉求,多一些从实际出发的考量,把该管的管住,把能放的放开,在活力和秩序的统一中实现高水平治理。 来源:新华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公司员工遭高管烟头烫脸”引关注 如何规避职场欺凌?
- (台青话融合)“台二代”黄建智:深耕皮革行业十余载 见证大陆经济腾飞
- 外交部:立陶宛背信弃义明知故犯 做了错事就必须付出代价
- (台青话融合)“90后”台湾女生深耕大陆乡村:为两岸农业创造更多可能性
- 全市七家医院建“公安民警救治绿色通道”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台湾学生湖南广电实习结业 感叹交流让青年更融合
- 中国驻立陶宛外交机构更名
- 不误农时不负春 消防宣传助春耕_
- 美台签署所谓“21世纪贸易倡议”第一阶段协议 外交部: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 “Z世代”台青的选择:栖居于小城 成长于公益
- “青春,要写在大舞台上”——台湾青年大陆逐梦记
- 展望2021 97.8%受访青年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 中国外交部: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的“海峡中线”
- 台湾青年许峻源的“吉他缘”:“实现当初的梦想”
- “Z世代”台湾青年踏访世界文化遗产:处处有惊喜 步步皆历史
- 宁夏石嘴山:强化监督检查力度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 民进党当局宣布解禁日本核食 外交部:相信广大台湾同胞的眼睛是雪亮的
- 台青谈创业创新:大陆是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 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 发挥数字经济倍增效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