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烈嶼顯影—影音藝術國際交流》的策展策略:用影像說自己的故事,從「我」出發的金門多重視點

近年來台灣地方文化節慶與地方創生在各地遍地開花,烈嶼流公部門與民間單位於社群時代裡持續進行不同的顯影像說方案實踐,這也是影音藝用影1990年代社區營造政策驅動後,創造出新一波藝術介入/浸潤社會的術國事從熱潮。

於此同時,際交離島馬祖伴隨外部台海局勢與政權鞏固、策展策略出發綠島人權園區對應著轉型正義的自己重視推動,各自舉辦馬祖國際藝術島嶼以及綠島人權藝術季。故的金點

承繼上述的門多社會背景,在另一座離島金門,烈嶼流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聯手金門縣文化局長期推動「藝術轉動社區」計畫,顯影像說邀請當代藝術家長時間駐島進行相關的影音藝用影創作與紀錄。

對於我來說,術國事從這是際交在大型節慶之外更實質貼近地方,所進行文化扎根的策展策略出發實踐。在多個類別子計畫中,於11月舉辦的《烈嶼顯影——影音藝術國際交流》一展所勾劃出的機制相當具有啟發性。

本次展出作品以動態影像藝術為主,拍攝場域以有小金門著稱的「烈嶼」作為核心,再藉由藝術家家族史回溯與地方耆老的口述歷史牽引出烈嶼、台灣到南洋的跨地域史觀。

展覽之外,參展藝術家與烈嶼國中合作特別舉辦影像教育課程,期待透過技術培力讓在地學子得以用影像說自己的故事,綜合而成三個主題區域:「烈嶼顯影」、「南洋迴聲」及「種籽計畫」,以及五部短片輪播展映。

1_展場入口_1Photo Credit: 呂易倫攝影
展場入口
1_展場入口_作品牌Photo Credit: 呂易倫攝影
展場入口作品牌

從影像系譜回看當代金門:周美玲與洪淳修

過去透過動態影像進行金門地方故事詮釋的作品不少。最早千禧年之際導演周美玲號召12位新銳導演分頭出海至台灣離島,推動一項名為「流離島影」的實驗紀錄片拍攝計劃。

其中周導演就以金門烏坵鄉作為田野調查的對象,進行從1998年起具高度爭議的「核廢料最終儲置場預定地」事件的拍攝,完成《輻射將至》(2000)一作。當時影像成為有力的聲援管道,2002年台灣電力公司在社會輿論下宣佈放棄於烏坵設點的計畫。

紀錄片導演洪淳修長期蹲點金門,從《刪海經》(2014)以在地活化石——鱟出發,觸及當地因商港工程造成的環境議題,也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重新看待台海兩岸三地間的矛盾關係;新作《金門留念》(2022)則以過去金門擺拍的軍裝照出發,探究視覺文化背後的政經史,映照出相館老闆、娶了金門妻子的本島軍官、來自四川的金門媳婦三人的歧異觀點,交織出複數的「金門人」身份認同。

IMG_0425Photo Credit: 霖的影像工作室攝影
影像創作者持續進行當代金門的紀錄

從金門人——「我」出發的日記電影:《信使-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

不同於過去創作者多以傳統紀錄片形式進行金門地方再現,本次展覽的作品則混雜著多種影像類型組構。其中在「烈嶼顯影」、「南洋迴聲」兩展區的四件作品皆採取實驗電影(Experimental film)脈絡中的日記電影(Diary film)作為創作形式——從作者「我」出發,藉由個人攝影機的輕便性、機動性,得以運用獨立製作的方式,讓攝影機自由地捕捉日常片刻與稍縱即逝的當下,貼身的鏡頭紀錄著作者自我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我認為在這批日記電影的影像集(Video collections)中,林羿綺最早創作的《信使-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2018)可以視為一個重要典範。藝術家將自己化身為信使的角色,帶著攝影機也帶著家中保存多年的家書,追尋原籍金門的祖父母輩在過去政治、經濟因素下離開家鄉的原因,並且親身來到南洋拜訪遠房親戚。

作品中林羿綺透過家書的口白與筆跡、老照片等第一手文件展示,疊合在藝術家童年記憶的自述交相敘事;畫面上,她選擇以主觀鏡頭進行來到印尼邦加島的當代街拍,雖然看似隨興卻有著她作為觀光客凝視回教女性日常、渡假村開發地方等反思,並以音畫分離的形式產生出異鄉尋親,或是對於這段家族離散歷史的疏離感。

3_展區二_林羿綺作品Photo Credit: 呂易倫攝影
《信使-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展出現場
2_展區一_烈嶼顯影_2Photo Credit: 呂易倫攝影
《烈嶼顯影》展出現場

在地與離散觀點的交錯:《烈嶼顯影》、《先鋒者》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金門人的身份「顯影」成為四組日記電影共同的影像策略,其中林羿綺與烈嶼返鄉青年方耀渝共同創作的《烈嶼顯影》(2023)可以說是《信使-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的延續與本地實踐。

全片皆在烈嶼進行拍攝,同樣藉由攝影底片(老照片/拍立得)的顯影與記憶敘事呼應著身份的逐漸現身,也以主觀的行車紀錄器畫面進行當地街景、戰史遺跡的側拍。

在《烈嶼顯影》中因為方耀渝以及多位在地耆老口述歷史的介入,在作者主觀觀點外,還帶有常民和地方觀點的涉入,在議題討論上聚焦於金門移民與南洋原住民聯姻的歷史。

如果說《烈嶼顯影》是帶著烈嶼地方內部觀點的第一手紀錄,那在「南洋迴聲」展區中與《信使-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共同展映的《先鋒者》(2021)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2021),我認為可以視為從金門單點擴張出南洋(印尼、新加坡)、澳洲的華人離散族群的國族敘事,進而敞開出多重身份認同的詮釋。

前者為祖源金門金寧鄉后湖村、目前居住於澳洲墨爾本的導演Olivia Koh所創作。影片前半段,她採取地圖製圖學(Cartography)出發,以鳥瞰與旁觀的視角進行祖父母移民路徑的編撰,並透過GIS科學系統指認出現在的地景。

影片結尾段落挪用網路遊戲中攻城掠地的片段,疊合著Google map裡顯現金門原鄉的照片,呈現出第三代移民對於地方感知經驗上的虛擬實境取徑。

後者來自祖源金門金沙鎮后浦頭村的新加坡導演Lizzie Wee,她透過家族留下早期來到星國拓荒開墾的老照片,疊合上自身前往畫面原址的動態影像紀錄,讓兩個時代的地景影像疊合在同個畫框中。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