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場外人生》:人生卡在撞牆期,運動員如何用「self

文:曾荃鈺

事情不是場外做得到做不到的問題,
而是人生人生要不要做的問題,
說出「已經不行了」之後,卡撞
才是牆期要努力分出勝負的開始。

—見城徹《人生是運動員何用一個人的狂熱》

美國原住民羅基族(Cherokee)的老印第安人曾說過一個古老的比喻。

有天傍晚,場外在營火前,人生人生老印地安人對他的卡撞孫子說:「人的內心裡一直有爭戰, 這是牆期我們內心兩匹狼的爭戰。其中一匹狼代表邪惡,運動員何用牠是場外憤怒、嫉妒、人生人生懊悔、卡撞貪婪、牆期傲慢、運動員何用謊言、虛榮心和自負;另一匹代表善良,牠是歡樂、和平、從容、希望、愛、寬容、謙卑、同理心、信念。」

孩子想了一下,向祖父問道:「哪一匹狼贏了?」

祖父回答:「你餵養的那一匹。」

人生卡在撞牆期,我不想努力了

每一個人的內心裡,確實存在一位冠軍和一位輸家。其中也有一位天使和一位惡魔當然也有一位英雄和一個壞蛋。你的內在都包含許許多多不同的層面,問題是:今天竟是哪個角色會勝出?甚至到現在,你可以也不知道是哪個角色在控制你自己?

作家南仁淑曾說過,人們容易把擁有夢想和現實主義當作相互衝突的東西,實際上,夢想與現實的關係非常密切,只有以現實為依靠,我們才不會放棄這個夢想,也只有擁有了夢想,才能讓現實生活變得有彈性和活力。對運動員來說,挖掘什麼是自己所看重的?什麼能夠啟發我?什麼能帶給我力量?什麼會鼓勵到我?什麼能夠釋放原本我就有的東西?當我找到這些跟自己有關的答案時,才會是由我來決定自己要餵養哪一匹狼。

這種卡住的感覺,在運動中叫做撞牆期(hitting the wall)。撞牆期通常發生在異常長時間的持續運動,由於能源的消耗殆盡,使運動者產生相當難受的生理與心理痛苦的現象。你也可以理解成在生活、工作、學業、夢想路上,開始倦怠或遇到難以克服的瓶頸難關,在過程對自己有著太多的質疑,短暫喪失自信的過程,但反過來說,撞牆期的考驗卻也意味著你是否禁得起挑戰,只要再堅持一點,或許你即將昇華到下一個境界。

運動員用「self-talk」激勵自己
調控低潮,轉念再出發

二○一九年,極地超馬選手陳彥博,以拿下四大極地賽是世界冠軍的故事,拍攝紀錄片電影《出發》(Run for Dream),把他十年來奪冠之路的刻苦歷程,濃縮在一百零二分鐘的鏡頭前。

影片中,瘀血腫脹的雙腳,剝落的指甲,雪衣裡厚重的喘息聲,伴隨著不停下的步伐,奔走在沙漠跟極地中,他是陳彥博,亞洲第一位一年內奪下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冠軍記錄的台灣選手,他在一年的時間內,先後去到了撒哈拉沙漠,中國戈壁沙漠,南美智利阿他加馬沙漠,再到萬年冰封的南極洲跑完全程。這樣的比賽都是自費,還要自己掏腰包找贊助,一間一間公司遞交提案,生理上的疲倦加上心理上的寂寞,陳彥博為什麼不放棄?做這些到底有何意義?

紀錄片中,陳彥博的父母親特別買了機票,一起到終點,等待這位跑了兩百五十公里的摯愛穿越終點線。這是陳彥博的父母第一次看他比賽,但也是他最煎熬的一場。七天的賽事,陳彥博領先了前五天,不料豔陽下出現熱衰竭讓他昏迷了四個小時,倒下的那一刻,陳彥博心裡有底了,這場比賽將無法帶著冠軍回去。

預告片中,陳彥博抱著瑞士戰友哭喊著「我不想輸」,即便雙腳早已不聽使喚,痛到精神已經屆臨崩潰的邊陲,終點線前,他的父母老遠就認出兒子狂奔的身影,面對兒子的成就,心中複雜的滋味都轉化成眼角的淚水,和父親那響亮「你做到了」的口哨聲,陳彥博說:「旅途可以很遙遠,但家是唯一的方向。只要出發站上場,你就會有無比的力量。」

主張「自我實現」的人本心理學大師馬斯洛(Abraham Maslow)曾說過:「生命是充滿了抉擇的歷程,自我實現就是在每一次的決定時,選擇成長的途徑,讓自己不斷的面對挑戰,發展自己的潛能。」運動員真的是自我實現的最佳代表,在每次訓練下感到挫折、痛苦及壓力時,透過腦海中的聲音不斷自我對話(self-talk)並選擇面對與正向轉化,才能夠在每次掉入低潮、無助,及無力的撞牆期時堅持下來。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可以走到哪裡,就像陳彥博,如果他不說,你或許不曉得他在二○一一年,年僅二十三歲時就罹患咽喉癌,罹癌當下他還是完成訓練後才去住院,他沒有告訴父母親實情,因為他知道:「極地運動是我一輩子的理想跟志向,那麼不管發生什麼事情,能多練一天、一分鐘都好。」癌後復出的他,曾經跑到鼻血流滿地,跑一、二公里就要休息,但陳彥博從未放棄,罹癌復出至今拿下了二十座極限馬拉松獎杯,其中包括七座總冠軍,他的人生真的是自我實現的最佳寫照。

在場上一怠惰就會穩定的衰退
我現在的立足點是自己贏來的位置

很多時候我們出社會,站上比賽場,我們其實沒有先想清楚,這個位置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也因此才容易撞牆。山本鈴美香的漫畫名著《網球甜心》(エースをねらえ!)中有一段宗方教練的話,我偶然間看到,給我很大的啟發。這部以網球為題材的漫畫,雖然是很久以前的作品,故事描述主角岡浩美加入知名網球學校的網球社後,在宗方教練的訓練下,逐漸變強的運動熱血漫畫。

之後,岡浩美終於打敗了入社以來一直尊敬的學姊,但是她的心境卻很複雜。她心想,獲勝的次數越多,站在自己前面帶領的人就越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她在友誼、學姊、比賽之間產生心理上的混亂,這時後宗方教練告誡浩美:「勝利者永遠要補償失敗者。贏過十個人,付出加上自己總共十一人份的努力,就成了你的義務……。如果你怠惰了,將會被趕下光榮的寶座。」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