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抗烧结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国科该校曾杰教授团队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抗烧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结催进展难题。相关研究成果3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化剂 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因其超高的研究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领域备受青睐。得新然而,国科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抗烧这些纳米颗粒极易受到高温等影响,结催进展从而自发聚集并导致活性降低,化剂该过程被称作烧结。研究发展超细金属纳米颗粒的得新抗烧结策略,是国科催化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此次研究工作中,抗烧研究人员基于对烧结路径的结催进展深入理解,创制了一种纳米岛结构催化剂。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载体与金属颗粒之间嵌入一种均匀分布、小尺寸且互不相连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其因岛状结构被命名为纳米岛。相较于载体,纳米岛对金属颗粒锚定更强,因此颗粒无法整体迁移烧结。此外,纳米岛之间互不相连,从颗粒表面脱离的金属原子难以跨岛迁移。通过同时切断两种烧结路径,纳米岛结构有望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 为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物与载体间构建强吸附作用,通过高温受控团聚获得小尺寸、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岛。通过将电性匹配原理和溶剂蒸发结合,研究人员实现了金属在纳米岛上的精准落位。针对常见的载体、纳米岛、活性金属,研究人员发展了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的材料库。其中,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镧纳米岛对钌纳米颗粒的稳定效果尤为突出。研究人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以验证其抗烧结性能。此反应因其在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单程400小时的稳定转化,且反应后钌纳米颗粒的尺寸仍维持在1.4纳米,完美应对了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失活困局。通过定制活性金属和载体,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有望为多种催化反应中所面临的烧结失活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福建福州:推出“零材料 打包办” 助力乡村“产业兴”
- 周天成奪冠自曝去年罹癌動刀! 月底連五站歐洲賽事拚奧運門票
- 腊八节到超市忙 熬粥食材受青睐
- 丰泽教育扩容提质增速 明年预计新增学位2885个
- 不同减菌剂对鲜切芫荽的减菌效果(四)
- 泉州第十七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圆满收官
- 智利中部野火延燒至少112死「人數恐再攀升」 全國哀悼2天
- 國民黨今辦尾牙宴 韓國瑜領唱《我愛那魯灣》
- 车身广告随处可见 是风景还是牛皮癣?
- 精管善治提升城市“颜值”
- 两岸“小三通”航线见闻:有温情、更便利
- 郑州市台胞台属联谊会走访调研台资企业
- 陕西:严厉打击检验检测领域违法行为
- 年轻人变美有新选择!这部权威报告将揭晓答案
- 淮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举行
- 第二届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在泉州开幕
- 响应面法优化芝麻叶洋葱咸味戚风蛋糕制作工艺(二)
- 莆台同胞跨年祈福盛典系列活动福建湄洲岛举行
- 國際專家:粵港澳大灣區影響力與日俱增 助力世界邁向共同繁榮
-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条漫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