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專訪】文學獎常勝軍張英珉:靈感是靠不住的,建立起科學方法才有辦法複製成功經驗

文:如遇

拋棄掉靈感、專訪張英感覺那種東西,文學把方法跟理論建立起來,獎常經驗才有辦法複製成功經驗。勝軍── 張英珉

橫掃各大文學獎的珉靈作家張英珉為自己訂了每年寫五十萬字的目標,十年來筆耕不輟。感靠這篇文章專訪了這位獲得近三百個文學獎肯定的不住辦法長跑型創作者,一窺他如何量化管理自己的立起創作。他告訴我們,科學靈感是法複製靠不住的,你要有方法,才有成功才有辦法複製成功經驗。專訪張英

1635507622520Photo Credit: 截圖自作者

量化管理創作的長跑型創作者

作家張英珉是各大文學獎的常勝軍,他的獎常經驗創作領域很廣,從劇本、勝軍散文、歷史小說到兒童文學,著作豐富,曾以《雪線》獲得第39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並以《長跑少年》、《跆拳少女》兩度獲得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首獎,至今已獲得近三百個文學獎項肯定。他是怎麼做到的?

英珉表示自己是不強調「靈感」的人,他喜歡寫作,想把自己的寫作生涯拉長,一直在思索是否有方法可以讓他這種非科班的人,跨入寫作的領域並一直持續下去,於是在分析判斷、不斷修正之後,得到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他認為所謂的「靈感」是要用來「解決流程裡卡關的大小事」,但他不會用靈感來選材,也不會依賴靈感來驅動自己去寫作。業餘者可以說「沒有靈感就寫不出來」,但一名職業的文字創作者不可以這樣。

以科學的方法執行寫作計畫

「不要把文字工作理想化了,盡量以科學性的方法去執行。」英珉發展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去穩固創作能量,按步就班執行的結果是讓他曾在兩個月的時間中寫出十二篇不同題材的作品。曾就讀農校的他受的是理性的邏輯訓練,有很標準的「流程」概念,因此他運用了科學方法來執行寫作計畫。

一部作品漫長的創作歷程中,「動筆開始寫」這件事絕對不是最花時間的地方。「寫,我可以四天就寫完一萬多字的內容,但是在發展議題時我可能建構了三年的時間,而這三年的建構可能又需要我的文化累積成本,這個累積成本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過程。」

張英珉寫下為人父壓力 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Photo Credit: 中央社
張英珉

建立故事的「哏庫系統」

為了維持一定的產量,英珉必須同時構思多本不同類型與題材的文本,但哪來那麼多的靈感?因此前期的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就很關鍵了,這是一段苦工期,需要多方去設想題材的議題是不是具有發展性。

他透過以下方法蒐集並彙整資料:

  • 一、閱讀和題材相關的書籍。
  • 二、看臉書社團發生的各種事,建構「哏庫系統」。

臉書社團是個很好的角色觀察區,想要寫歷史,就加入歷史社團,看別人訴說年輕回憶;想要寫電玩,就加入電玩社團,聽人講電玩主機與自己人生遊戲的經歷。

寫作多年後,電腦中蒐集的資料愈來愈豐富,英珉利用自己的私密臉書社團,大量轉貼各種網路上蒐集到的資料,十多年前的他還在蒐集紙本剪報,難以想像現在能如此快速方便地搜集哏。英珉相信,如果他有一個比別人大的資料庫,就能靠這個取勝。

三、去公共場合寫稿,聽隔壁桌的對話,許多人會在那邊放膽說出平常聽不到的事。網路雖然方便依然不敵現實,畢竟資料就是資料,而「角色」的語感、節奏與小動作,只有親眼所見最有感。

用數字來管理工作進度

英珉用數字來管理工作進度,計算每天要寫多少字、或是每個案子每天要完成的字數。他也曾經有過靈感來了就衝、熬夜寫作的過去,但這樣很傷身,非長久之計。後來改用數字管理,平均分配進度,讓身體不至負荷過大。

英珉寫小說、劇本時,只要篇幅一長,一定先畫人物關係結構圖,再畫故事流程圖,儘量把所有資訊都先結構起來。畢竟戲劇時間無非就是角色、情節的分配,他先規劃好需要書寫的內容藍圖、平均分配寫作時間,再一環扣著一環寫。

時間才是最強大的武器,若能每天寫一千五百字,一個月就有四萬五千字,持續累積起來是很驚人的。我想,若愛上了寫作,細水長流的感情或許較能白頭到老吧。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張英珉獲首獎Photo Credit: 中央社

控管流程,控管身體,把時間用到正確的地方

英珉為了避免因久坐導致職業傷害,開始長跑,在有了跑馬拉松的經驗之後,對時間管理更有心得。因為跑馬拉松要算清楚自己能跑多快,關門時間有多久,如果前面跑太快超過自己能力,後面非常可能會爆,爆了會很痛苦,在終點之前分分秒秒都痛苦,身體的痛苦是最實際的痛苦。

寫作的流程和跑馬拉松很像,你要跑得比別人長,有些東西是不能爆的。好好控管流程,控管身體,把時間用到正確的地方,想成為職業的文字創作者你必須非常自律。

創作十年,不忘初心

三十歲的放手一搏,開啟了英珉的創作生涯。十年之後,他仍筆耕不輟,透過「設立目標、嚴謹執行、堅持不懈」,成就了自己的神話。他現在設定的目標,是要自己一年儘可能寫五十萬字以上,算起來就是一天一千五百字左右,包括所有的接案、發表、劇本、各種文學獎,只要能發表的他都會去嘗試。

可是這些大量的書寫,常常有十萬、二十萬字以上的付出是沒有回饋、或是低回饋的,但只要累積的著作權還是自己的,他仍願意做,因為這是累積的過程。

作品著作權都在自己身上,以後還有延伸的機會,之後如果把小說寫成劇本,等於小說時思考過故事可能性一次,寫成劇本時再思考故事可能性一次,這個流程的思考練習量就很大。也許不見得馬上有回饋,一定會在某處回饋就是了,因為當你變強了,機會就會出現。

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盡力去寫」

大部分的職業,幾乎都是在用「已經習得的技能,解決重複發生的事情。」但寫作者,除了維持習得的技能之外,還「不能重複」。要不能重複,就只能不斷進行挑戰與學習。創作者要不斷寫出不一樣的東西,這是非常操勞的事情。選擇當一個寫作者,真的會隨時隨地都在「跨出舒適圈」。

只要開始決定寫作,大腦二十四小時就是被這些事情佔據,作夢也會去想劇情,所有發生的事情,看的電影,看臉書社團,也都變成在「找哏」。這樣的模式就會讓業餘的「寫作是娛樂」、「寫作是發洩」,變成職業的「寫作真的很辛勞」。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