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分红、橙、黄、蓝四个等级
4月22日,高校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实验室安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全分责任体系、工作原则、分级管理要求等作出相关规定。类管理办 教育部指出,法出为加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台分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的红橙黄蓝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高校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实验室安制定该《办法》。全分 《办法》明确,分级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类管理办第一责任人;学校实验室安全主管职能部门牵头制定本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主要领导责任人。 实验室安全分级是法出指根据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存量进行风险评价,判定本实验室安全等级。台分实验室安全等级可分为Ⅰ、Ⅱ、Ⅲ、Ⅳ级(或红、橙、黄、蓝级),分别对应重大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级的实验室。 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表。图/教育部官网 实验室安全分类是指依据实验室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类别判定实验室安全类别。同一间实验室涉及危险源种类较多的,可依据等级最高的危险源来判定其类别。根据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特点,高校实验室可划分为化学类、生物类、辐射类、机电类、其他类等类别。 《办法》要求,实验室分级分类结果和所涉及的主要危险源应在实验室门外的安全信息牌上标明,并及时更新。 另外,实验室的用途如研究内容、危险源类型与数量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实验室应立即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价,重新判定实验室安全类别及级别,如需变更应立即报告所属二级单位。二级单位应及时修正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台账,同时报学校备案。高校应及时更新本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台账,并定期对实验室分级分类情况进行复核。 根据《办法》,高校应根据实验室分级分类结果,针对不同等级实验室,制定并落实不同等级的管理要求。安全等级为Ⅰ级/红色级的实验室应报高校主管部门备案,高校主管部门对其加强监管。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和实验人员等应根据所在实验室类别和安全等级,接受相应等级的安全培训并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 此外,在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学生课题,或其他实验活动应进行相应等级的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重要危险源的实验活动,二级单位应进行审查、备案,学校应不定期抽查。Ⅰ级/红色级、Ⅱ级/橙色级实验室应针对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应急管控措施,责任到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大兴调查研究|辽宁沈阳:调研企业食品安全文化建设
- 宿城:寒假学生“充电”忙 图书馆迎读书潮
- 汉阴县人民医院开展“不负春光,快乐同行”新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
- 美國眾院聽證會現混亂一幕 共和黨議員當場掏出拜登兒子色情裸照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乙醇提取工艺(一)
- 英国女王表态:查尔斯即位后 卡米拉可为王后
- 上海金山:开展保健食品会销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 中方呼吁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田野织锦绣 产业谱华章_
- 雅西高速公路雨城至荥经段收尾施工顺利推进
- 熊猫为媒 让世界读懂雅安
- 福建10家企业主动召回9402件缺陷消费品
- 南京通报男子驾车撞人并持刀捅人案详情
- 星震学方法可有效探测类太阳恒星小尺度磁场
- 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完成下水测试
- 法藝術家喬丹薩吉特抵台! 中正紀念堂前粉筆塗鴉創作
- 北京朝阳启动心理健康守护家庭行动,将面向教师、家长等开展培训
- 学习雷锋精神,以“矫行”促“矫心”
- 300元和3000元的眼镜到底有没有区别?选错了真的会“毁”眼
- 香港通報猴痘確診病例 4/9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