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相传十道工艺 传承人:希望更多人吃到山西刀削面
赵老七飞刀削面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赵喜平正在制作刀削面。代相多人刀削 高雨晴 摄 “一斤面,传道传承吃三两水,工艺五更和,人希味更美……左托面,望更右持刀,山西刀不离面,代相多人刀削面不离刀……”山西赵老七飞刀削面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赵喜平9日向记者道出山西刀削面的传道传承吃奥秘。 图为醒好的人希面团。 高雨晴 摄 山西是望更中国传统面食大省,山西刀削面因其独特风味而驰名中外,山西其中尤以大同刀削面最为出名。代相多人刀削清道光年间,传道传承吃在家排行老七的工艺赵云昌将各种刀法融会贯通,独创飞刀削面技法,自此“赵老七飞刀削面”便誉满三晋。如今,第五代传人赵喜平在传统工艺上不断发展创新,使其被列入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说,“希望把刀削面发扬光大,让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每天上午11点左右,位于山西太原大南门的“赵老七削面”馆便迎来第一波食客。到了11点40分,客流量逐渐增多,面馆进入就餐高峰期。彼时的面馆内,吸溜面条的声音此起彼伏。 “赵老七削面”馆最早开在大同,2004年,赵喜平带着祖传技艺来到山西省会太原。“在山西,刀削面家家户户都会做。我们家这个刀削面发端于清道光年间,家里有一个传承谱系,我是从父亲那里学会的。” 每天上午11点左右,位于山西太原大南门的“赵老七削面”馆便迎来第一波食客。 高雨晴 摄 在耳濡目染之下,赵喜平自小就对每一道工艺熟稔于心,并总结出一套口诀。“打成穗,揉百回,就是要反复揉搓,这个面就更加细腻、光滑;刀不离面,面不离刀,意思就是刀在面上就像划线一样。” 赵氏飞刀削面所用的削刀是赵喜平在长期摸索中进行改良的版本,记者看到,削面师傅在削面时要扛起20余斤重的面板,刀起面落,面条平均长度20厘米左右,好似“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削出来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 “山西刀削面就是要削出来三棱形。你从上面看,它就是一个三角形,中间有个棱,然后从外面看的话,它是个半圆形,这就是刀削面的形状。”赵喜平说。 除面本身的口感外,刀削面的浇头(卤汁)也很重要。赵喜平介绍,山西面食讲究“一面百吃”,卤汁比较丰盛,一种面可以配多种卤汁。而大同臊子面在刀削面中最具有代表性。 面馆内,工作人员正在准备食材。 高雨晴 摄 正午时分,面馆内已是宾客满座,只见食客在煮好的面上浇上不同卤汁,并配以应时鲜菜黄瓜丝、葱花、香菜、豆芽等,再滴上几滴山西老陈醋,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便这样出炉。 在赵喜平的面馆里,不光有臊子面,还有炸酱面、西红柿面、打卤面等。“冬天的话还有羊肉面,我们也在不断研发新品,以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图为大同臊子面。 高雨晴 摄 如今,赵老七飞刀削面征服了当地人及国内外游客的胃口。他还将削面馆开到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南等地。赵喜平说,“虽然现在有刀削面机等高科技手段,但我们依旧坚持纯手工制作,希望能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使山西面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吃到山西刀削面。”(完) 食客在煮好的面上浇上卤汁,并配以葱花、香菜等,再滴上几滴山西老陈醋,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就这样出炉。 高雨晴 摄 作者 高雨晴五代相传十道工艺 传承人:希望更多人吃到山西刀削面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8-09 16:19:44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凤凰社区联合琅琊区卫健委开展亲子春游活动_
- 江淮汽车:4月销量同比降48.36%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同比降28.18%
- 中原内配: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技术开发合同
- 国际乳业巨头恒天然下调原奶价格预期
- 共赴美丽之约 广西各地开展化妆品安全科普活动
- 龙湖集团:前4月累计合约销售额314.3亿元
- 海关总署:前四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2.58万亿元同比增长7.9%
- 时评:对变相保本保息承诺仍应提高警惕
- 雅安中院宣判特大贩卖婴儿案
-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7月“正式开工”
- 中信建投:当前券商板块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 初灵信息:亚运会延期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
- 制止餐饮浪费 | 半小时吃5碗面,免单还奖888元?深圳一餐厅被处罚
- 国投中鲁: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 沪硅产业:拟约29.5亿元在芬兰投建半导体特色硅片扩产项目
- 5月7日深圳口岸检测出4名跨境货车司机核酸阳性
- 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将于9月开学,北京科学高中已获批
- 发改委:“十四五”时期围绕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
- 迪瑞医疗:拟终止回购公司股份事项已累计回购1.05%股份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反弹逾400点升破6.71关口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