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擠壓變形 氣象局:台灣恐從「番薯」變「香蕉」
台灣位處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交界處,板塊變形常因板塊運動而發生地震,擠壓局台中央氣象局表示,氣象為了觀察地層變化,灣恐在全台建置了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從番結果顯示,薯變地震前後台灣斷層都會偷偷移動,香蕉像是板塊變形蘭嶼、綠島移動最明顯,擠壓局台一年移動約7、氣象8公分,灣恐經過上百年長期板塊擠壓,從番台灣的薯變形狀恐怕會越來越瘦長,外型可能從「蕃薯」逐漸變成「香蕉」。香蕉 位在板塊交界的板塊變形台灣時常有地震發生,長年累月,台灣的地層也悄悄發生變化。中央氣象局建置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2009年至2018年板塊擠壓碰撞出現造山運動,發現東部地區移動最明顯,尤其綠島、蘭嶼每年平均向西北方向移動7至8公分。 地震測報中心進一步表示,長期下來,板塊不斷往中間擠壓,受力點在台灣中間往兩邊推,沖繩海峽的板塊和北呂宋島弧一南一北被拉開,台灣的形狀恐怕會越來越瘦長,外型可能從「蕃薯」逐漸變成「香蕉」,但因地殼一年只變動7、8公分,因此可能也需要好幾百年的時間,甚至還要考量其他因素。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指出,「我們(東邊)壓縮它,看起來好像變窄,但是其實我們的西部平原原本很多斷層,它會變成山脈,所以西部平原會擴大,你要看壓縮的速度跟那個(西部)長胖的速度,當然另外還有一個是海岸的泥沙堆積,堆積的時候,它也會讓你國土變大。」 台北/鄭伊珊、周煒傑 責任編輯/朱怡玟氣象局設置160個GPS測站 台斷層「偷偷移動」
地殼變化不只地震過後 「能量累積」過程也會
專家也解釋,不只是地震後地殼會出現變化,在累積能量的過程中,地表就會出現微量的變形,地球科學家透過這個原理,長期連續監測台灣地表的定位,希望研究出成熟的技術,有朝一日可以找出大地震發生前的徵兆。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溶剂萃取法纯化迷迭香酸研究(一)
- 异麦芽酮糖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二)
- 向青少年推广“幸福体育”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爬炉膛钻井道 镌刻特检人的成长印迹
- 凤阳开展住宅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活动_
- 江苏淮安:深入实施“电商平台全面贯标”工程
- 建设多元文化的人文湾区:“要充分挖掘‘两制’的价值和潜力”
- 疆品南下谱新篇!农发牧业“兵团红”亮相亚欧博览会
- 广东发布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获奖名单
- 货币较快增长,为何引发通缩之辩?
- 广西崇左市“农资打假护农保增收”行动助力春耕春种
- 湖北武汉开展打击传销宣传进社区活动
- 甲醇中丙烯醛、丙烯腈、乙腈混合溶液标准物质:满足复杂化学分析需求
- 缤纷夏日 活力雅客
- 2年3批次抽检不合格 广东57家食品生产企业被约谈
- 南方多省种植,“臭”上热搜的石楠花怎么成为了城市绿化的“性价比之王”?丨硬核唠科
- 被困K396次列车乘客,徒步9小时求生只想给家里报平安
-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公布 王楚钦孙颖莎继续领跑男女单排名榜
- 争田、渡河与拆桥:“私搭浮桥”案背后11座非法浮桥的困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