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新华社上海7月22日电 题: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邱冰清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昆曲剧团复工、红基曲目复演,百戏之祖昆曲家乡——姑苏城、昆曲上海滩的红基戏台又热闹起来。 昆曲艺术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百戏之祖堪称我国的昆曲非遗之首。 最初昆曲清唱方式是红基主流,到明代中叶,百戏之祖久居江南的昆曲魏良辅总结南曲和北曲的优点,创造了“水磨腔”的红基歌唱体系,随后由昆山人梁辰鱼按此唱腔,百戏之祖结合范蠡与西施的昆曲传奇,写成“昆曲第一剧”《浣纱记》搬上舞台。红基至此,昆曲从雅士清唱逐步演变为形制完整的舞台戏剧(昆剧),随后又有汤显祖笔下著名的“临川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 到清代中叶昆曲又辐射影响全国多个剧种,推动戏曲不断改良革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的昆剧融歌、舞、剧、技于一炉,完整体现了我国古典戏曲的强大生命力。 戏曲编剧魏睿撰写昆剧新作《浣纱记传奇》时发现,穿越时空的昆曲,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数百年后依然具有引人瞩目的“网红”基因。 比如“曲圣”魏良辅在改良唱腔时,经常自己试唱,梁辰鱼在创作时也身体力行。回望昆曲的形成,这些祖师爷好比是第一代昆剧小生。 “如果昆剧团没有好的小生,很难想象这个状态。”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耄耋之年的国家一级演员蔡正仁说:“昆曲不可能跳过小生这个行当。京剧也有小生,但主角为老生,配角为小生。而昆曲里,小生是主角。” 蔡正仁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他扮演《牡丹亭》的柳梦梅,扮演《长生殿》中的唐明皇,他还在昆剧《曲圣魏良辅》中扮演魏良辅,致敬行内祖师爷。近年来跟随蔡正仁学习小生行当的青年有所增加,目前张军、黎安、胡维露、张争耀等活跃在一线。 如今,昆曲工作者正主动适应快节奏的网络传播,“水磨腔”不再曲高和寡,而是知音渐多。单从《牡丹亭》的创作编排看,就见证了昆曲近年来的繁荣与创新。从北京到江苏,再到上海,再到海外,有厅堂版、传承版、精华版、园林版、青春版、中日版等。 疫情的发生,也进一步倒逼昆曲舞台与科学技术衔接、融合。比如,江苏省昆剧院就通过“5G声声慢”活动,重新拉开昆曲的表演大幕。 昆剧的魅力在于一唱三叹。5G信号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可以减少画质在传输中的损失,增强视觉感受。在南京,原本只有137个座位的兰苑剧场,有一晚的直播,累计吸引2000余人次在线观看。网友纷纷留言“演员的表情不用靠想象了”“太清晰了”。 不满足于简单的5G直播,在5月的一场实景演出《桃花扇》中,江苏省昆剧院将虚拟现实(VR)和昆曲相结合。受众可戴上3D眼镜,在打开相关手机客户端后,手指在屏幕上轻触、滑动,选择任意视角就可观看演出。 新技术与非遗的结合,不仅让昆曲焕发了新活力,同时也降低了昆曲赏析的准入门槛。观众花十几块钱的“票价”,即可坐在家中享受贵宾般的剧场体验。昆曲演出也因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昆曲、欣赏昆曲。昆曲:“百戏之祖”的百戏之祖“网红”基因
编辑:高方勇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7-23 10:31:2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冬至日"现"日环食"是"庚子年灾难日"?无稽之谈!
- 枞阳开展汽车润滑油市场检查
- 县委第七巡察组向会宫镇被巡察村(社区)反馈巡察情况
- 抗洪抢险一线“最可爱的人”
- 壳聚糖与生物保鲜剂复合使用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二)
- 群众利益无小事 全心服务解民忧
- 小小车间 点亮脱贫梦想
- 铜陵市总工会、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深入开展“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
- “铁拳”行动 | “懂曼容”违法销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被罚 北京公布第一批典型案例
- 我县采样70份,全阴!
- 丁纯:千方百计克服汛情影响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 全县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调度会召开
- 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神舟二十号近日择机发射
- 提倡文明餐桌 反对铺张浪费
- 泉州中心市区公租房转入常态化选房
- 志愿者为抗洪战士理发
- 酶法制备壳寡糖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价(一)
- 丁纯:千方百计克服汛情影响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 杨如松调研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
- 抗洪抢险一线“最可爱的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