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日韓和解正是韓國「選邊站」的關鍵步驟,難怪中國「不高興」

進入3月外交活動頻繁,日韓接連發生五件撬動全球局勢的和解國際關係震撼性大事:日韓和解、「AUKUS」三國海洋同盟宣布細節、正韓驟難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宣布復交、國選怪中國不高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邊站以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印度與烏克蘭。鍵步其中以韓國主動與日本修好,日韓對印太局勢影響重大。和解

日韓和解,正韓驟難中國非常不高興。國選怪中國不高興這有三個原因,邊站第一是鍵步現實的地緣政治,第二是日韓經濟科技的較量,第三是和解話語政治因素。前文分別討論了第一點和第三點,正韓驟難這裡主要討論第二點。

  • 韓國的「烏克蘭困局」:日韓和解有助於印太局勢緩和,為什麼中國不高興?
  • 日韓和解不僅是「安倍路線」的勝利,更進一步在「道歉外交」上孤立中國

韓國人口雖不太多(5000萬級別),但在2022年,韓國GDP約1.63兆美元(世界銀行數據),躋身世界前十(剛好超越俄國排第十),而且距離第九的加拿大只有咫尺之遙。韓國的人均GDP也高達3.5萬美元。韓國人民預期壽命83.43歲,高居世界第四(2020年數據)。無論從經濟指標還是各類社會發展指標,都早已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與一些國家堅持「永遠是發展中國家」不同,韓國在2019年主動自願從WTO的發展中國家名單上除名,不再佔用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這當然令那些「永遠的發展中國家」感到壓力,甚為不快。

比單純GDP數字更重要的,是韓國在高科技和產業供應鏈上的關鍵地位。

自從俄國侵略烏克蘭以來,大家發現,在這個動盪時代,GDP的意涵還不一樣。俄國GDP還排在韓國之後,但西方非常嚴厲的制裁戰,至今可用失敗形容。原因何在?

原來到了動盪時代,有兩類GDP的「含金量」最高。一個是高科技研發和製造業,一個是大宗的關鍵物資比如糧食、能源、礦物。一般而言,前者以國土面積較小的國家為多,後者則以地大物博的國家為多。俄國製造業已遠遠落後於時代,但它面積全球最大,資源豐富,能源、糧食、礦產在全球都舉足輕重。自己就算「躺平」也可以撐很久,還可以藉此影響全世界。在未成為G7的發達國家中,韓國是前者的代表,澳洲是後者的代表。於是這兩類國家都是各國不容忽視,競相拉攏的國家。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