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旅游”缺乏合同和监管保障 驴友务必擦亮眼
泉州网3月9日讯(记者 罗倩雯 通讯员 苏晓晖)当下,微信旅游微信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缺乏组成部分,旅游资讯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微信平台——打开朋友圈,合同和监大量的管保旅游广告及美景图片立刻跃入眼帘。“3·15”来临之际,障驴我们谈一谈“微信旅游”的友务那些事儿。 “微信旅游” 缺乏合同和监管保障 当前比较知名的必擦在线旅游网站(OTA),一方面作为旅行社,亮眼为游客提供组团旅游服务,微信旅游另一方面也为其他传统旅行社与消费者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缺乏但微信同以上OTA网站不同,合同和监微信所提供的管保主要是社交服务,而非专门的障驴第三方交易平台。 因此,友务所谓微信参团旅游,必擦更多仅是借助微信的社交功能同旅游业者沟通及交易,获取旅游服务,看似便利,却缺少了线下的合同签订环节及第三方交易平台监管和保障环节。 “微信旅游”组织者很多无资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应取得旅游主管部门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特许经营的行业,除取得经营资质的旅行社外,任何法人及个人均不得从事该行业。 而微信中的“旅游业者们”除少数旅行社设立的经微信官方认证过的公众号外,大部分为个人账号,实际上并不具备旅行社经营主体的资格。这些人当中,有些是传统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本身可以从事广告发布及招徕业务,他们在微信上主要做的是代理传统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但打广告时又故意隐去相关旅行社的信息,以期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其经营的产品,并从中获利。而有些人,则是直接从事组团活动,不属于任何旅行社。如果说前者在经营上可能存在不规范之处的话,后者完全属于非法经营,一些常见的低价一日游、港澳游、云南游,往往常见于后者的朋友圈宣传里。 “微信旅游”参团 请注意以下四点 微信参团旅游缺少线下接洽、合同签订及常规OTA的第三方监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不知道旅游组织者的真实身份,很多情况下只知道对方的网名,顶多知道对方姓啥,出现纠纷后无法确定投诉对象;缺少线下接洽,不了解对方经营资质,甚至未签订旅游合同。旅游者往往无法具体了解行程细节,大意缴费,任人宰割;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作为保障和兜底,一旦纠纷出现,维权退款之路漫漫。 微信参团虽方便,但陷阱不少。通过“微信旅游”参团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四点: 1.尽量通过经认证过的旅行社微信公众号或可确认身份的旅行社工作人员账号报名参团旅游; 2.坚持签订书面的旅游合同,了解组团社及地接社信息; 3.务必确认所报名的旅游行程,仔细查看是否有不合理的购物、自费等项目; 4.绝不参加非旅行社组织的行程。 此外,转账付款之时应重新确认以上四点,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材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遭家暴16次女子入院治疗,妇联:“会维护其合法权益”
- 交通运输部:在京礼高速等地推进一批自动驾驶试点项目
- 工业和信息化部注销144家企业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人社部:延长湖北线上培训课程免费开放时限至8月底
- 陕西灞桥:“五项措施”扎实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
- 教育部:中小学复课后要防止赶进度、超容量等做法
- 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六批)
- 一图读懂五部门如何开展商务楼宇宽带接入市场联合整治行动
- 北京将遴选第四批高校毕业生职场体验基地
- 应急管理部:以防灾减灾救灾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 商务部、公安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 便利二手车异地交易的通知》
- 海关总署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关通关须知》
- 采耳速成班宣称最快一周拿证
- 生态环境部:去年337城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
- 数字经济15大新业态来了!
-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注销6家企业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 高盐稀态酱油中生物胺的差异性分析(三)
- 中央气象台发暴雨蓝色预警 江南华南西南等地有强降水
-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 我国互联网诊疗服务加速发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