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以硫同位素解析雾霾物源和形成机制
【瞧!国科我们的硫同前沿科技】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位素雾霾物源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解析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和形该研究还对欧洲文物、成机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国科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对历史遗迹保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硫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位素雾霾物源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解析共同影响,当前,和形雾霾已成为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成机研究雾霾的国科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首先系统采集了华北不同地质时代代表性煤矿的硫同煤样品,然后在1000摄氏度条件下对这些煤进行燃烧实验,位素雾霾物源进而收集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样品,最后对颗粒物样品中的硫酸盐组分进行高精度硫同位素测试。”团队介绍。 结果显示,煤与其燃烧产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人员发现煤燃烧产生了非质量硫同位素分馏。前人的研究表明,非质量硫同位素分馏主要出现在22亿年之前的岩石样品中,因此煤的燃烧代表了一种新的非质量硫同位素分馏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团队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煤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与华北雾霾颗粒物中硫酸盐的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前人对华北雾霾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异常组成存在不同认识,而煤燃烧实验结果证明,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物源之一。 研究人员还发现,相似硫同位素的异常组成也出现在欧洲文物和雕像以及古老建筑物等表面的黑色硫酸盐壳体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科学家的研究证明黑色硫酸盐壳体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其中大气污染和火山喷发均可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硫同位素的系统分析,研究人员提出燃煤排放是欧洲雕像、建筑物等历史遗迹上硫酸盐壳的重要物源,这一结论与当时欧洲在工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使用煤产生的大气污染历史高度一致。 此次研究结果为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证据,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也充分体现了硫同位素在解析现代及历史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花园社区:筑牢反诈“防护墙” 守护最美夕阳红_
- 以色列軍方稱將加大對加沙地帶的打擊力度
- 擊敗3千隻狗狗 6歲汪星人稱霸「犬界奧斯卡」
- GDP保二落空 台灣經濟有三病|天下雜誌
- 苹果酵素复合型羊乳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二)
- 寤鸿棣栧垱鈥滀俊璐峰伐鍘傗€濅粠闈犳斂绛栧埌闈犳妧鏈湇鍔″皬寰紒涓歘涓浗灞变笢缃慱闈掑矝
- 涉洗錢案判刑1年 陳致中「理平頭」報到入監
- 广州公布新措施 国产小车可直接在4S店内上牌
- 福建福州:强力推进养老诈骗违法整治行动
- 宿州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 时讯:红河永宁风电场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 台東縣TOTO盃少棒賽奪冠! 獲美國小馬聯盟代表權
- 深圳召开公平竞争与知识产权合规辅导座谈会
- 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进入发达国家核电市场
- 近千只栗喉蜂虎飞抵怒江河谷 筑巢“安家”景象壮观
- 科研人员和机构也可申请注册药品—新闻—科学网
- 上海市食品学会批准发布《低温乳制品中沙门氏菌检验 实时荧光PCR方法》团体标准
- 宿州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启动
- 內湖某托育中心爆多起虐嬰案 遭重罰102萬、停業1年
- 春季自驾游 安全记心上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