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行星潮汐演化研究有重要进展
记者4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恒星该台研究人员与合作者关注恒星自转速率与行星轨道速率长期同步的行星现象,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潮汐国际天文学杂志《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相关成果。演化研究有重 恒星自转速率与行星轨道速率长期同步的进展现象,在公转轨道极为接近其宿主恒星的恒星类木行星——即热木星的演化过程中,是行星一个相当独特且引人注目的阶段。此前,潮汐天文学家在一些恒星附近发现了质量非常大的演化研究有重热木星。这些密近巨行星和宿主恒星之间,进展有很强的恒星潮汐作用。研究表明,行星在某些特殊的潮汐演化阶段,行星的演化研究有重轨道周期可与恒星的自转周期相等,并维持很长的进展时间,呈现出长期双重同步的状态。这一现象受到了天文学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同步轨道的存在,可以显著延缓行星系统的潮汐演化,并延长行星的寿命,否则行星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坠入其主星。 243颗观测系统所处的演化状态示意图。当系统位于图中的实线上方时,可维持长期双重同步。 云南天文台供图 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博士生郭帅帅与导师郭建恒研究员及其他合作者协作,结合恒星演化和恒星—行星系统的潮汐作用,发现当质量较大的密近行星围绕着比太阳质量更大或金属丰度更低的宿主恒星绕转时,一旦在恒星自转速率与行星轨道速率同步,双重同步现象就更易发生。这种双同步,可以延长行星的生存时间。 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对243个主星为F和G型,且具有相对完整的观测参数的恒星—行星样本作了研究,识别了可能处于长期双重同步状态的系统,并预测了将来哪些系统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一重要发现,为寻找处于双重同步状态的行星系统提供了理论约束,还为密近巨行星的演化提供了理论解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甲醇中马拉硫磷溶液标准物质:环境监测与质量控制的理想选择
- 高雄1天停電3次 三民區1482戶一度沒電用一片黑
- 萤火奇妙夜点亮广深自然教育
- 美媒:特朗普稱將接受馬斯克重磅採訪 時間定在8月12日
- 有专门知识,能否避免“陪而不审和审而不议”丨法眼
- 今年上半年全球黃金需求2441.3噸
- 古建筑被洪水"泡脚" 这些"传家宝"如何保护修复?
- 民雄規模4.5極淺層地震 民眾憂「梅山斷層蠢蠢欲動?」
- 朗迪制药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 100份博物馆爆款文创,限时免费送!
- 校外培训规范后,学校教育要挑好大梁
- 房市冷! 全台前8月土地交易量腰斬剩493億
- “吨姐”变“蹲姐”,背后推手也该被追究
- 郭台銘「仇女錄音檔」曝光! 媒體人臧家宜要求道歉
- 浙江杭州:打击虚假认证行为 3家机构被立案查处
- 安徽启动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正在征集线索 _
- 甲醇中毒死蜱溶液标准物质:环境监测与质控优选
- 蘋果預計AI手機出貨量將增長10%
- 旅美大熊貓「雲川」和「鑫寶」身體健康狀況良好
- 去“滤镜”•换新灯•探市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