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弄学大师”其实反对“凡事皆可糊弄”
陈晓玥毫不否认自己是糊弄个认真上进的人。她本科学审计,师其实反事皆后来跨专业读研,对凡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攻读传媒硕士,可糊她每天要处理繁重的糊弄学业,同时为接下来读博作准备。师其实反事皆 而她的对凡微博简介里赫然写着,“糊弄学大师”。可糊 她算得上是糊弄豆瓣“糊弄学”小组的元老,刚加入时小组成员还不到1万人。师其实反事皆不到一年的对凡时间里,组内成员疯狂扩张,可糊似乎人人都可以找到对号入座的糊弄理由。 如今,师其实反事皆有16万多人在豆瓣小组分享着自己的对凡糊弄心得,他们调侃自己是“弄弄子”,周围人有意无意的“糊弄”举动被他们捕捉示众,或者作为钻研的范本。他们共享着同一种处世哲学,“人生苦短,糊弄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 你以为的相谈甚欢,可能是相互糊弄 “糊弄学”小组所界定的糊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形式主义的工作、难以推辞的邀约和不得不回复的朋友信息。 陈晓玥在小组里学到不少糊弄技巧,跟别人聊天不知怎么回复时,就套用万能句式“感叹词+评价事情+感受”,比如 “我的天,这叫什么事啊,无语了”,这几乎可以应对朋友的各类吐槽,再加上“哈哈哈”或“真的”则会显得更加真诚。她把这些句子添加到输入法的快捷键中,轻轻一点,一秒解决社交尴尬。 10月底,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根据小组的“最近讨论”分区的相关词条抓取高频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工作学习,是糊弄行为的重灾区。“朋友”“老师”“男朋友”“同事”和“我妈”几个“被糊弄主体”频频出现。 小组中密集地谈论着如何应对催婚、要求考公务员的父母;不熟的朋友丢来砍价链接怎么办。还有人晒出电商客服敷衍的回复——顾客还没说出是哪款商品,客服已回复“没有了”。 写稿焦虑的关婧,遇上法学专业的朋友分享的 “圈内”笑话,常常感到困惑,但为了照顾对方情绪,她不得不用上各类表情包和语气词,显得关切。两人的聊天记录里,“哈哈哈哈”有2000多条。 关婧觉得,在过度社交、人情难却、工作繁重的快节奏生活状态下,这样糊弄并非不真诚,而是为社交设置“快捷键”。 “我们不可能时刻紧绷着认真交谈,适当的糊弄,是不冷场、暂时搁置争议的解决办法,也是维系感情的一种方式。” 陈晓玥说。 为什么人际交往中的糊弄越来越多了?关婧想过这个问题,社交媒体的即时性、随时随地飞来的消息给交流带来了压迫感。“你以为的相谈甚欢,其实可能是相互糊弄。”关婧困惑,长此以往,会不会在聊天中分不清真情与敷衍。 “糊弄学”的“二八法则” “糊弄学”出圈后,有人认为“糊弄”是一种逃避、消极、不严肃的生活态度。糊弄学组长“摸鱼的阿汤”说,每个出圈的小组必然会遭受一些外界的负面解读,他没有太大压力。“理解年轻人的一些糊弄行为,并不等同于认可对它的滥用,‘凡事皆可糊弄’的极端倾向并不足取。” 在他看来,“糊弄学”也遵循一套“二八法则”,20%精力用于“糊弄”不重要的事,将80%的精力用于重要的事。他还支持另一个“二八规则”,“生活中80%的事都不重要,只有20%的事是极其重要的。” 组长认为自己并非一个糊弄的人,甚至从前是“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的人”。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屎上雕花”的工作。这个词最早被配音演员形容自己的部分工作内容。由于某些国产剧演员台词功底实在太差,就算只对口型,配音演员都感到十分困难,“给我一块玉石、木料、甚至黄泥,我都能精雕细琢,但你给我一坨屎,怎么弄?” “摸鱼的阿汤”把糊弄“屎上雕花的工作”写进小组简介里。相似的概念在2018年出版的《Bullshit Jobs》一书中就已提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大卫·格雷伯根据超过250份网友的自述写了这本书,批判那些“狗屎工作”的存在。 “凯恩斯早在1930年就预测,等到20世纪末技术将足够发达,英美等国将实现一周15小时工作制。从技术角度说,我们的确能做到这一点,但这却没能实现。相反,技术被引导的方向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工作得更多。”大卫·格雷伯认为,许多没用的工作被创造出来,而员工明知无意义,还要假装并非如此,他们相信,自我价值体现在劳动中,而这制造了“横贯我们集体灵魂的真正的伤痕”。 大连某高校研究生吴西曾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实习,被高强度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她说,要是能空出一些“摸鱼”的时间,劳逸结合或许能提高工作效率。 践行着“二八法则”的“弄弄子”,心里都有自己的天平。“摸鱼的阿汤”说,“事情的重要程度因人而异,而糊弄的前提是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 给自己找个退路 陈晓玥的微博置顶是3句叩问:“吾日三省吾身,能明天再做吗?能让别人做吗?能不做吗?” 如果继续了解她,就会发现藏在“糊弄宣言”之外的积极实践:去年,她跨专业出国读研,正在努力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认真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那些话只是给自己找个退路。”陈晓玥说。 还有许多嘴上说着糊弄的年轻人,在认真做事。“弄弄子”吴西说自己有些完美主义,比如论文开题报告本可以直接交一稿,但她会改到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总想再做得好一点。 然而,这种好似乎没有尽头。“以前,写论文是一片蓝海,现在有的学术领域研究饱和,难找创新点;高校教师招聘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之后还要疯狂地发文章评职级;两份‘大厂’的实习经历对应届生也算不上突出的优势……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上升通道越来越窄了。”吴西只好说服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些“不如糊弄一下”的调侃,背后是不敢直面失败的心理。吴西认为,“糊弄”与“不想努力了的丧”一脉相承,这些“话术”是不自信的映射。开始做一件事前,吴西会先声称自己只是随便糊弄一下,“这样即便结果不理想,自己不会承受太大的压力,也不会让别人太过失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 艺“糊弄学大师”其实反对“凡事皆可糊弄”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2-19 09:15:26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大批实习岗位虚位以待!南方报业2023实习生招聘启动
- 枞阳:直播带货大赛 助农有你有我
- 胡启生督导入河排污口整治暨长江禁捕工作
- 传统书画下乡助力文化扶贫
-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建校160周年打造学生名录“电子书”
- 我县深入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
- 枞阳:“三紧盯”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监督
- 枞阳县民生工程智医助理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 壳聚糖与生物保鲜剂复合使用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二)
- 【重大项目攻坚年】合力共建优质致富大道
- 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 【重大项目攻坚年】合力共建优质致富大道
- 合肥药房出售退烧、抗病毒等药物须实名登记
- 紧盯决胜目标满弓发力冲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大决战
- 县纪委监委荣获全省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夫妻返乡办工厂 带领乡亲奔小康
- 拧紧燃气器具“安全阀” 安徽省市场监管系统在行动
- 人社部来枞阳开展专题调研就业扶贫工作
- “阳光玫瑰”葡萄喜丰收
- 枞阳县组织开展“质量月”集中宣传活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