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织”成可穿戴气动软机器人
记者10月17日从江南大学纺织研究所获悉,织该校副研究员孙丰鑫团队利用工业编织技术灵活定制纱线组合,纱线开发出一种基于织物工程设计的成可穿戴编织气动软机器人。相关成果发表于期刊《细胞报告物理科学》。气动器人 如今,软机可穿戴设备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织不过,纱线传统可穿戴设备如辅助病人行走的成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等,大多采用硬质材料。气动器人随着应用场景的软机不断丰富,如何让可穿戴设备更加柔和、织安全和舒适,纱线同时具备灵活、成可穿戴精准的气动器人变形能力,成为近年来柔性传感技术研究人员思考的软机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智能软机器人的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大多数柔性传感器与驱动器的集成大多依赖铸造、黏合或化学涂层等方法,这种“附加式”设计容易导致材料间界面应力不兼容,影响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孙丰鑫介绍,传统的软气动驱动器通常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这种材料充气时会产生全方位的“气球式”膨胀,变形操控性较差。而该研究团队所研制的编织驱动器,是以织物结构和材料组合、运用经纬纱双系统的机织工艺设计而成。这种方法通过定制化设计编织层不同区域的纱线张力形态,可有效控制不同区域的弹性差异,从而实现气动机器人的智能变形。 此外,内置的应变感知纱线是该技术的另一大亮点。研究人员利用创新的织物编程设计方法,使得编织气动软机器人具备了自感应和智能反馈的功能,这一功能使得驱动器能够在复杂、不可见的环境中也可进行自我调节,有效避免传统“附加式”传感器带来的界面应力不兼容问题。 孙丰鑫介绍,该软机器人集成了定向驱动、双侧弯曲及自感知功能,在医疗护理和安全人机交互等领域均有着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安徽省各地夏种全面展开 已播种2300万亩
- 广西明年将全面实行新农合“一卡通”
- 黑龙江哈尔滨:上半年受理投诉3万余件 挽回经济损失297万余元
- “铁拳”行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严查民生领域违法行为 盒马科技公司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被罚款6万元
- 女车主“车顶维权”成热点 是谁让谁不“体面”?
- 智算时代,绿色数据中心如何赋能数字化?
- 福建福州推进网络餐饮百日专项整治工作 对4家外卖餐饮店立案调查
- 检查激励提升 督导赋予成长——汉阴县欣欣幼儿园迎接专题督导检查
- 【安徽日报】书香火焰蓝 蓄能写新篇_
- 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新闻—科学网
- 世界首次!我国在高频声表面波器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广东公布7起经营者不正当有奖销售典型案例
- 甲醇中亚胺硫磷溶液标准物质:满足专业分析需求
- 女医生被围殴 警方立案介入调查
- 土耳其防長:已有約2400萬噸糧食通過黑海運糧協議送至有需要的國家
- 速讀今日國際財經日誌(12/30)|天下雜誌
- 现代版“庖丁解牛”令人叫绝 网友:下刀如丝般顺滑
- 地铁大厦南侧拟建生态住宅区 规划商业写字楼住宅多种业态
- 中科院在松嫩平原盐碱地取得创新成果—新闻—科学网
- 牛仔服“时髦但不环保”问题得解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