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执行近半年 两成车主有过维权经历
去年10月1日,汽车汽车“三包”政策正式实施。包执半年作为酝酿了8年之久的行近汽车领域内的“消费者保护条例“,从它诞生之初就受到社会各界的两成强烈关注。特别是车主作为汽车市场尚属弱势的普通消费者,面对”维权难“的有过现状,更希冀于”三包“政策能够改变他们的困境。 中国不同地区的维权汽车消费者都面临着怎样的车辆故障状况?故障的解决情况是否让他们满意?“三包”政策实施以来消费者的维权状况是否得到了切实改善?有多少成功实现了退换?在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依托月度覆盖8000万用户的经历权威专业平台,汽车之家联合多家媒体开展了消费者在线调查。汽车根据调查结果,包执半年仅三成车主没有遇到过车辆故障,行近小故障解决率高于大故障;动力系统故障为车主遇到最多的两成大故障;内饰类故障是车主遇到最多的小故障; 车辆故障率东部城市最低,中部城市最高;“三包”政策实施以来,车主近两成车主有过维权经历,有过修理类维权居多;约两成车主车辆退换成功,维权4S店不退换、鉴定难成维权失败主因。 七成车主遇到过车辆故障,小故障解决率高于大故障 根据汽车之家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0.6%的车主没有遇到过车辆故障。分别有39.2%和1.9%的车主遇到过小故障及大故障,还有28.4%的车主既遇到过小故障也遇到过大故障。从数据来看,将近7成车主遇到过或大或小的车辆故障,这个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随着销量的逐年攀升,中国的汽车整体故障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本次汽车之家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大故障,32.6%的消费者表示得到了4S店或厂商良好的解决;对于小故障,41.4%的消费者表示得到了4S店或厂商良好的解决。 同时,小故障的解决满意度也高于大故障 本次汽车之家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大故障,70.1%的车主对4S店以及厂商解决故障的流程与结果表示不满意;对于小故障,54.5%的车主对4S店以及厂商解决故障的流程与结果表示不满意。可见,国内消费者对车辆故障处理结果满意率较低,4S店及汽车厂商除了严格把关车辆质量外,在售后服务及保养维修方面还需提升服务意识。 动力系统故障成为车主遇到最多的大故障 本次汽车之家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所有车主曾经遇到过的大故障中,动力系统故障为数最多,有25.8%的车主表示自己的爱车遇到过此类故障。还有,9.2%及8.4%的车主表示自己遇到过燃油泄漏和转向系统失效。以问卷中所提及的5类车辆大故障为例,无论车辆发生哪一种故障,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有损消费者经济权益,更严重伤害消费者人身生命安全。汽车厂商应以此为鉴,从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车辆安全质量。 内饰类故障是车主遇到最多的小故障 本次汽车之家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39.0%的车主表示车辆遇到过内饰类的小故障。以中控台故障、内饰板故障和仪表板故障为代表的内饰类故障虽然不影响正常行驶,但会给车主驾驶带来诸多不便,更会给车主平添不少烦恼。 车辆故障率一线城市最低,四线城市最高 汽车之家研究中心在线调查显示,68%的一线城市车主遇到过车辆故障,71.1%的四线城市车主遇到过汽车故障。车辆故障率一线城市最低,四线城市最高。 车辆故障率东部城市最低,中部城市最高 汽车之家研究中心在线调查显示,68.9%的东部城市车主表示遇到过车辆故障,71%的中部城市车主表示遇到过车辆故障。车辆故障率东部城市最低,中部城市最高。 “三包”出台以来近两成车主有过维权经历,退换比例仅两成 从汽车之家研究中心在线调查中,在问及汽车“三包”政策正式施行以来,有没有过汽车维权的经历时,18.6%的车主表示有过维权的经历,这表明,部分车主已经通过各种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这些维权车主中,在问及“您维权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时,78%的车主表示采取了车辆修理的方式,另有22%的车主表示采取了退换的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得到车辆退换的消费者已占到维权车主2成左右,我们发现这个比例较三包出台之前有了大的提升,但我们仍能看到,很大一部分车主并没有退换成功。 4S店不退换、鉴定难成维权失败主因 汽车之家研究中心在线调查显示,车辆最终没有退换成功的主要原因为4S店不退换,占比40.9%。此外,鉴定难、举证难也成为阻碍车辆退换的主要原因。在众多汽车消费者维权事件中,厂家和经销商将车辆问题归结于消费者个人使用不当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面临着难以找到权威鉴定机构,以及巨额鉴定费用等诸多难题。通看汽车三包细则,在保护车主核心利益的一些条款仍“语意不详”并缺乏可操作性,可见在整车厂、经销商、消费者三方利益博弈的格局里,消费者弱势地位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分析认为,基于汽车“三包“执行半年以来的消费者调查数据,汽车整体事故率依然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大多数车辆故障未被妥善解决,汽车4S店推诿责任甚至拒绝服务的现象依然泛滥。仔细阅读”三包“条款,其中语意不详,没有可参照的执行细则等问题造成中国汽车消费者维权之路依然艰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甲醇中三唑酮溶液标准物质:助力农药检测与分析
- 美国防部将于13日与美国八大军工企业领导人举行会议讨论对乌武器援助
- 上海网信办联合公安部门连续查处多起涉疫谣言6个造谣传谣群组被封
- 日本防卫大臣与意大利国防部长进行会谈
- 北京门头沟:四举措助受灾主体渡难关
- 佳沃食品:拟定增募资5.16亿元
- 欧盟敦促欧佩克增加石油产量
- 浦东新区公布第一批“三区”划分名单
- 深圳设立三个全国性的标准化机构
- 国家邮政局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邮政快递业保通保畅工作
- 中国海油:回拨后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43%
- 我国干细胞制备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 水中苯胺溶液标准物质:确保水质分析准确无误
- 海印股份:子公司与国电投蔚蓝新能源合作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
- 龙佰集团:2021年度净利46.76亿元同比增长104.33%
-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美国经济现在面临“风浪”
- 福建各地开展“两节”期间市场检查和督导工作
- 智利宣布将继续放宽入境措施
- 收评:三大指数午后大涨两市近百股涨停
- 金牌厨柜:2021年净利同比增15.49%拟10派10.6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