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誰認為福島核污水可飲用可游泳就供給誰
據新華社報道,外交7月11日,部誰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認為有記者提問,福島據報道,核污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近期訪問韓國、飲用泳供新西蘭期間多次發表福島核處理水可以飲用、可游游泳,給誰與別國核電站排水一樣沒有危險等爭議言論。外交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汪文斌表示,部誰如果有人認為福島核污染水可以飲用、認為可以游泳,福島我們建議日方把核污染水好好利用起來,核污供這些人飲用或游泳,飲用泳供而不是可游排進大海,讓國際社會擔憂。 IAEA報告沒解決國際社會關切 「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近期的媒體報道,就不難發現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綜合評估報告是有爭議的,參與評估的專家發表了不同看法,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汪文斌指出,這再次表明機構就核污染水排海這一複雜問題倉促出台報告,相關結論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沒有解決國際社會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關切。日方不能將機構報告當做排海的通行證。 汪文斌說,我們要再次指出,把不確定能否處理達標的日本福島核污染水同核電站正常運行排水進行簡單類比,是違背科學常識的,這兩者有本質區別,一是來源不同,二是所含放射性核素種類不同,三是處理難度不同。日本福島核污染水來自於事故後注入損毀反應堆堆芯的冷卻水,以及滲入的地下水和雨水,包含損毀堆芯釋放出的各種放射性核素,與核電站正常排水根本不是一回事。 「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本沒有評估日方核污染水淨化設備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無法保證未來30年所有核污染水都能處理達標。」汪文斌表示,長期排海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的影響,也不是國際原子能機構能夠輕易下結論的。如果有人認為福島核污染水可以飲用、可以游泳,我們建議日方把核污染水好好利用起來,供這些人飲用或游泳,而不是排進大海,讓國際社會擔憂。 中國代表團10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3屆會議審核日本國別人權審議報告時發言,再次敦促日本停止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中國代表指出,日方出於經濟成本考慮,無視國際社會關切和反對,執意決定將核污染水排海,將太平洋當作「下水道」。無論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內容如何,都無法改變日方未來30年將上百萬噸的福島核污染水持續向太平洋排放。中國代表強調,中方再次敦促日方,停止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進行處置,並配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盡快建立一套包括日本鄰國等利益攸關方參與的長期國際監測機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重庆机车惨祸中,那位“穿黑丝的妹妹”丨记者手记
- 美國紐約市《工資透明法》正式上路,卻可能加劇「薪酬壓縮」爭議?
- 《流麻溝十五號》:女性政治犯的身體、生活與人生,如何成為一種懲戒管道?
- 每日選舉圖表|「第三次」九合一選舉將舉行,但你知道台灣曾經一年最多有幾場選舉嗎?
- 防控火灾更智慧,北京将强化学校智能感知消防设施监测设备建设
- 【2022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哈勇家》林詹珍妹:74歲首演電影即得獎,表演魅力渾然天成深獲肯定
- 好人如何有好報?寫給「好人」的遊戲攻略
- 【2022卡達世界盃】沙烏地擊敗阿根廷之前,世界盃史上還有哪些驚天大冷門?
- 民政部:四川芦山7.0级地震死亡失踪人数上升至208人
- 《餘命10年》:照顧與被照顧的倒數
- 随机阅读
-
- 教育科技企业扎堆“进军”图书出版,教辅、童书的生意经好念吗?
- 【2022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張艾嘉:睽違36年第三度封后,「我希望電影永遠永遠地存在,謝謝電影!」
- 美中解讀九合一大選:國台辦稱主流民意追求和平,美國學者分析地方選舉和兩岸議題關聯極小
- 《怪奇醫療史》:按摩槍的發明,最早是為了製造「性高潮」治療女性的歇斯底里?
- AI时代如何让思想成为力量
- 【2022卡達世界盃】當街頭痞子全面歐化:現在的巴西隊越來越能贏球,卻也越來越沒個性
- 美國陷越戰後最大募兵危機:年輕人肥胖、愛國心消退,寧願選擇高薪低風險私人企業
- 美國紐約市《工資透明法》正式上路,卻可能加劇「薪酬壓縮」爭議?
- 全国象甲联赛29日在雅举行
- 巴西隊內馬爾世界盃拚提前復出,求助美國NASA技術強化物理治療
- 【小說】《一月的一萬道門》選摘:在門扉開啟之刻,不同世界開始交流,正是故事發生之時
- 15個你應該避開的「職場雷隊友」,你身邊也有Workaholic和Naysayer嗎?
- 龙蟠南苑社区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_
- 《勝出99%人的成癮式學習法》:五分鐘就能輕鬆固化記憶的「回顧學習法」
- 人口超過13億的中國,怎麼就找不到11個厲害的足球選手?
- 研究:澳洲內陸疊層石由35億年前微生物生成,推測火星岩石可能有類似的古生物結構
- “仅招男性”引热议 女性的就业门槛为何降不下来?
- 【藝遊嚮導】11/22
- 《我想和你聊一聊》:「夾槍帶棒」的指導沒有效,當你感到威脅時大腦就會進入封鎖狀態
- 吳媛媛《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我深深感受到瑞典和台灣社會在詮釋階層焦慮的兩極態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