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大麦研究国际协作迈上新台阶
“大麦,中德是大麦全球第四大禾谷类作物。在啤酒工业历史悠久的研究德国,大麦的国际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在中国,协作新台大麦有着悠久的迈上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大约4000年前。中德我国大麦年均生产面积约100万公顷,大麦总产量450万吨—500万吨。研究”4月23日—24日,国际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下简称“双方”)联合主办的协作新台大麦对气候多样性的适应机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大麦适应性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表示。迈上 由于大麦具有适应性广、中德抗逆性强的大麦特点,在全球得以广泛种植。研究因此,研究大麦对环境适应性的形成机制,对于当前人类应对复杂的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大麦属野生物种泛基因组计划协作国际联盟成立,大麦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参考基因组质量不断提升、泛基因组从20个扩展至近百个品种;大麦对气候、逆境胁迫等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基因和形成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的发掘和解析,为定向育种改良奠定了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平介绍。 近年来,中德科学家紧密合作,推动大麦研究国际协作迈上了新台阶。双方围绕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技术等领域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效地带动了我国大麦基础研究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大麦研究群体的国际影响力。 “双方联合承担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合作交流项目‘群体基因组学研究解析大麦环境适应性规律’,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运行良好。双方通过前沿的基因组学技术,探索出大麦对气候多样性适应机制的形成规律。”周文彬表示,本次大会将有助于加强中德在大麦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国际大麦研究的协作助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机长与乘务长空中互殴 律师:比乘客打架更恶劣
- 深度学习模型成功识别胚胎发育过程
- 中国大部将再现雨雪天气 鄂湘苏皖有大到暴雪
- 原本遗忘在角落里的国货火起来 年轻人为何爱?
- 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 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 学校全力营造安全的良好环境
- 以色列證實!已逮捕哈瑪斯創辦人兼發言人 再逮60多名哈瑪斯成員
- 美国停止对哈瓦那综合征研究 古巴揭其本质
- 理赔纠纷多 维权要得当
- 饲料鳜养殖量全国最大!推动鳜鱼产业创新发展,三水走在前列
- 世界首座四线高速铁路转体钢箱桁组合桥在滁建成_
- 这届年轻人要跟“一口种植牙一套房”说再见了?
- 现场拿证 江苏南京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加速度”
- 不满爸爸夸“别人家的孩子” 13岁男孩留书离家出走
- 約150萬災民需重新安置 土耳其面臨艱巨震後重建任務
- 陆家坝道路全程具备通车能力
- 寒假促就业行动务实又暖心
- 汉阴县实验小学:巧用地面游戏丰富“课间十分钟”
- 巨石強森怨蠟像「膚色太白」 巴黎館方急修復
- 差1米撞中國海警船! 菲律賓突圍完成仁愛暗沙補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