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记者2月5日从西湖大学获悉,国科该校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柔性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成功让钙钛矿与铜铟镓硒两种材料叠在一起,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太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刊发在《自然·光子学》期刊上。领域 “如果把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比作单层蛋糕,重突叠层太阳电池便是国科多层蛋糕。”王睿打比方说,柔性每一层半导体材料层都能“捕捉”特定波长的叠层电池太阳光。因此它能吸收比“单层”电池更广泛的太阳太阳光能量,更高效地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领域从而突破单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天花板。重突 王睿团队选择将钙钛矿与铜铟镓硒(CIGS)这两种材料进行叠层研究。国科在王睿看来,柔性钙钛矿与柔性铜铟镓硒相组合制备太阳电池非常有潜力,叠层电池因为它在稳定性和转换效率方面具有先天的显著优势。 制备叠层太阳电池,如同在微观世界里做蛋糕,是个手艺活。这块“蛋糕”不仅有15层之多,而且对每一层的厚度、均匀性都有严格要求——每一层最好不要有孔洞,不同层的制备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而且需要对参数进行严格优化和控制。 2022年,王睿实验室启动两端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研发工作。经过一年多尝试,铜铟镓硒基底上的钙钛矿薄膜依然布满孔洞,无法形成致密光吸收层。到2023年底,研究团队中多数博士生转向其他课题,只有田柳文继续坚持,并且在不断测试中调整研究思路。田柳文和王睿商量后决定,跳出之前一直使用同一种钙钛矿薄膜制备工艺的思维定势,在铜铟镓硒基底上尝试不同的钙钛矿薄膜制备工艺。 遭遇多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在电镜下首次发现,其中一个样品具有均匀致密的钙钛矿表面形貌。此后,王睿团队通过优化钙钛矿层以及其它层的制备工艺,在两端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技术上实现了快速突破,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攀升。 “这种柔性轻薄的叠层太阳电池,厚度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其未来有望应用到建筑、汽车、飞行器、柔性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王睿介绍。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墨西哥制订《动物源食品有毒残留监测方案》和《国家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方案》
- 孔涛赴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福州市招商引资 廖志远参加
- 情系环卫工节日送温暖
- 枞阳供电:全力服务三农 优化营商环境
- 体验前卫艺术氛围,四所首都高校师生打卡798·751园区
- 枞阳县开展护理“三基”技能竞赛
- 县纪委常委会开展作风建设剖析会
- 枞阳县一集体和个人获全省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先进
- 一字之差,一场变革:一年内超15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更名
- 发展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 廖志远开展企业家会客厅活动
- 廖志远开展企业家会客厅活动
- 跌幅再创新低 我市9月PPI同比下降6.81%
- 县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开展“委员接待日”活动
-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
- 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建设忙
- MAXHUB数字网络音频打造极简会议室部署方案
- 枞阳县开展2023年“世界红十字日”宣传服务活动
- 怀远县政协来枞考察学习
- 我县铝基产业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