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揪腸癌「難自覺病徵」 大便變細、一下便祕一下腹瀉小心了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4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醫揪每年約有1.7萬人被診斷為大腸癌,腸癌為維護國人健康,難自國民健康署補助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覺病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便變便祕早期接受治療,細下下腹瀉小心阻斷癌症的醫揪發生或惡化。 在台灣,腸癌大腸直腸癌發生與死亡人數逐年增加,難自依據108年癌登資料統計顯示,覺病平均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便變便祕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教授說明,細下下腹瀉小心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醫揪腺瘤瘜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腸癌即可減少癌症的難自發生。 (推薦閱讀: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肝膽腸胃科權威示警:「加上1情況」罹大腸癌風險狂飆) 然而,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故學會依臨床患者就醫時最常見的症狀,統整出腸癌三大「自覺症狀」:腹脹腹痛、血便中帶有黏液便,以及明顯排便習慣改變(一子腹瀉、一下子便秘),應提高警覺,立即就醫檢查。 (推薦閱讀:看一眼就知道!大便有血是痔瘡or腸癌? 專科醫授「血色分辨」) 除了上述自覺症狀外,張世慶提及,其他如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亦是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症狀。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2成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成則與年齡、肥胖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有關,建議日常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就算是無症狀者也應於50歲後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是高風險族群則應更早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以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危害! (推薦閱讀:「1癌症」蟬聯排行榜第1名10多年,營養師推薦10大有益腸道好食材) 延伸閱讀:大腸癌初期無症狀 及早切除瘜肉防癌化
大腸直腸癌 3警覺症狀
保持正常生活飲食 高風險群應定期篩檢
·每天放幾個屁正常? 專家曝「一直放屁真相」:5情形恐是癌
·每30分22秒就有1人罹大腸癌!「瘜肉→癌」過程曝 醫授「1招」阻斷腸癌發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博物馆非遗体验吸引百余家庭
- 改善新竹壅塞,國發會通過「國1楊梅至頭份拓寬工程」審議,估可轉移平面主線30%以上交通量
- 馨生活聯盟攜同智樂活與躍獅藥局,帶領銀髮族善用智慧手環、掌握健康密碼
- 原來最難抵達的地方,是一路忽略的美好——翟本喬跟著心走、讓心自遊
- 新标准产品推送:热销+上新,满足您的生活饮用水检测需求(四)
- 不看盤也能穩穩賺:投資App超聰明功能上線,讓上班族免盯盤也能操作股市
- 山東家長讚兒子成績不佳但「能吃能睡」,心理素質強必能成功,網路一片叫好
- 台灣華爾街的矽谷式轉型:玉山金控如何在金融科技持續專注的領先?
- 对话纪录片导演花总:那些去越南淘金的中国人,都怎么样了?
- 馨朵拉品牌重塑新里程,清真認證進軍穆斯林市場
- 随机阅读
-
- 山洪面前 他们无所畏惧
- 《內容時代必學!解密爆款影片》:《紙牌屋》《絕命毒師》《夢魘殺魔》為何讓人「追劇」欲罷不能?
- 【2023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石門》女性三部曲最終章,照亮中國經濟令人麻木的混沌事實
- 矽谷文化不是口號:一間5人起家的科技營運顧問公司,靠企業文化攏絡上萬人才
- 生物元素分析标准物质—豆粕、奶粉以及饲料类,拿来吧你!
- 【影評】《拿破崙》:歷史視野淺薄是雷利史考特的罩門,但至少看瓦昆菲尼克斯演技值回票價
- 「大貓工作室」從生活中激發能量,新作《德哥與皮皮》獲公視青睞
- 原以為只是一座位於印尼的山丘,如今學者認證是全球最古老的金字塔
- 雨城区召开河道整治和禁渔工作会
- 以哈停戰首日:交換人質、救援物資送抵加薩,拜登稱「有機會延長停戰」
- 人說結婚七年之癢,你知道美國人說的「婚姻三戒」有哪三個嗎?
- 同婚過後,你找到一起踏上紅毯的另一半了嗎?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杜兆才决定逮捕
- 《牠們的情愛》:藍鰓太陽魚中的小偷每次交配都在和地主競爭,因此得生產更多、更持久的精子
- 智庫研究員:美、中、兩韓、日、澳、台競相擴大軍火庫,印太地區2030年代將充滿成千上萬枚新飛彈
- 馨生活聯盟攜同智樂活與躍獅藥局,帶領銀髮族善用智慧手環、掌握健康密碼
- “第一次用就被惊艳到了!”一颗国产GPU的破局之路
- 《解讀王國維》:《紅樓夢》一書,與一切喜劇相反,徹頭徹尾之悲劇也
-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人生也在哪裡——持續買進,把時間留給體驗人生
- 別錯過在台見證「MIT國際融合創新大賽」亞洲區四強決選,迎戰世界級新創好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