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出炉,对患者有哪些利好?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出炉,药品药价平均降幅48%,集采结果引入备供企业机制,中选实行“品间熔断”—— 药价“瘦身”,出炉给患者带来哪些利好?利好 阅读提示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出炉, 药品覆盖进一步扩围,第批对患药价降幅更为理性。药品国家“团购”以量换价,集采结果挤掉药价中的中选水分,给患者带来实在利好。出炉在受访专家看来,利好集采是第批对患为了让广大患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获得一致性评价的好药,但并非一味降价,药品而是集采结果要实现患者、医保基金、药企、医院的多方共赢。 31个治疗类别,60 种药品采购成功,平均降价48%……近日,随着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出炉,“一粒药”的价格,再次牵动人心。 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开展7批全国药品集采,共覆盖294种药品,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前6批集采累计节约医疗费用超2600亿元,第七批集采预计每年将节约185亿元。 此次国家集采,药品覆盖进一步扩围,药价降幅更为理性,同时,引入备供企业机制,实行“品间熔断”。 以量换价挤水分,为药价“瘦身”,给患者减负,这只是药品集采的一个侧面。“一粒药”的价格涉及患者、企业、医院、医保基金的多方利益,药品集采也如同一块块石子投入湖中,持续激荡起层层涟漪。 降幅温和的背后 药价降幅直接影响患者的“钱袋子”,每次国家药品“团购”,降幅数字都备受关注。 相较于前6批全国药品集采价格53%的平均降幅,本次集采48%的平均降幅较为温和。 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分析称,一方面,企业在经过了多轮集采后,报价已经比较理性,报出“地板价”的品种越来越少,更倾向于获得合理的盈利和预期;另一方面,省际联盟、区域联盟、各省单独开展的集采均在推进中,本次集采的部分品种已被纳入地方集采目录,药价水分已经被挤过一次,降价空间自然不大。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行为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有些集采中选药品不一定是本厂生产,可能是代工生产,因此也需要为原材料上涨,代工成本上升等潜在风险留出溢价空间。”姚宇补充说,为了避免出现集采药品断供现象,需要给企业留出足够的价格空间。 在受访专家看来,集采是为了让广大患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获得一致性评价的好药,但并不是一味降低价格,而是要实现患者、医保基金、药企、医院的多方共赢。可以预见,随着多轮集采将药价虚高的水分挤出之后,未来集采的降价力度将会减弱,仿制药生产所需的原料、技术、人力将成为价格决定因素。 “一省双供”保障药品供应 本次集采药品涉及31个治疗类别,不仅囊括了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也包括肺癌、肝癌、肾癌、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患者减负明显。 其中,以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为例,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价53%。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每片从平均4.5元降至1元。 采访中,多位高血压患者均向记者提到,药价“瘦身”后,药费省了不少,希望药品供应也能更有保障。记者检索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前几轮集采中确实出现过部分地区中选企业断供的情况。 正是为了保障集采药品稳定供应,此次集采首次引入备供企业机制,探索实现“一省双供”。 具体而言,就是每省不仅有1家中选企业即主供企业,同时还有1家备供企业。当中选企业出现中选品种不能及时足量供应或取消中选资格等情况,致使协议无法继续履行时,由所在省份备选企业供应相应的中选品种,相当于给集采品种稳定供应上了双保险。 在姚宇看来,备供企业机制也将对中标企业给予一定压力,督促其更好完成供应指标。 此外,为了避免企业钻政策空子投机获得较高中标价格的现象发生,此次集采还引入“品间熔断”规则,把不同品种的价差放在同一水准进行比较,有效将中选产品的价差控制在3倍左右。 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 药品集采以量换价挤掉水分后,患者想要买得到、用得上集采药品,依赖于集采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医院和医生。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药事部的医生王嘉(化名)告诉记者,国家启动集采后,她和同事的职责除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又多了一项内容——既要确保中选药品优先使用,又要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7批集采已经占到医疗机构年用药量的35%,集中采购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重要模式。 王嘉坦言,确实有一些患者抱有“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态,担心药价下降后,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需要医院向患者介绍集采政策,解释国家对于入围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让患者自愿替代使用。” 蒋昌松表示,药品集采后,一个通用名的中选药品中,至少80%~90%是通过了药监部门的一次性评价的,这实际上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层次,扩大了药品可及性。 “集采后药品便宜了,但患者也不能随便用。”王嘉表示,随着药品集采的落地,药物在临床使用方面更需加强管理、保障规范用药,防止出现药物滥用。 此前,国家医保局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今年11月用上本次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截至目前,已有广东、天津两省市启动第七批集采落地前期工作。 记者 王维砚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出炉,第批对患对患者有哪些利好?
编辑:汤晓雪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8-08 08:42:24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山洪面前 他们无所畏惧
- 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2023年188名工作人員因公殉職 聯合國舉行紀念儀式
- 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已有639名以軍士兵死亡
- 给生物医药企业“加油” 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服务站挂牌
- 完成月球之旅,冰墩墩雪容融回家啦!
- 以軍空襲黎巴嫩東部 炸死哈馬斯高級成員
- 丹麥等五國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 我国科研团队用“稀土黑科技”从汗液中测血糖
- 污染源废气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駐澳使領館已開始為澳公民審發五年多次赴華簽證
- 三巨頭佔全球市場總市值10% 美股是否已經過於擁擠?
- 来自大凉山少年的“天籁之音”,为何让人泪目
- (有片)李強會見澳大利亞總督
- 质检机构移动实验室运行管理规范改进设计(一)
- 烏和平峰會今登場 料難有實質成果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
- 热烈欢迎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MBA客座教授卢俊峰莅临指导
- 台湾地区制定蛋类中重金属检测方法
- 气相色谱测定鲜马奶中脂肪酸的方法及不确定度评定(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