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白内障手术宜早不宜迟

  汉源县79岁的白内张昌明2年前右眼患白内障,严重到看不清东西,障手早到当地医院检查,术宜医生建议等到白内障“成熟”后手术治疗。宜迟

  今年初,白内张昌明再次到医院检查,障手早医生告知他的术宜白内障已经“成熟”了可以手术。张昌明患有多年的宜迟糖尿病,说起做手术他有些恐惧,白内自己年龄大又有糖尿病,障手早便拒绝了手术治疗。术宜他看到电视里治疗白内障的宜迟药物广告后,便试图药物治疗,白内可试过很多药都没有效果。障手早

  这下张昌明犯难了:用药没效果,术宜做手术担心有危险,不做右眼肯定失明,仅靠左眼看东西,年岁大了很不方便,究竟做不做呢?

  不久前,雅安川西医院到汉源县开展“2013复明关怀之旅”白内障免费筛查活动,县上患白内障的老人先后到雅安川西医院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正好张昌明的一位朋友也做了手术,并且恢复得很好。朋友治愈后告诉他,手术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可怕,白内障手术就是一个小手术,手术只要10多分钟时间,术后3天拆纱布,1周视力就恢复了,而且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实施手术。

  张昌明听完朋友的介绍后,原本恐惧手术的他决定手术了。

  3月30日,西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第一人、雅安川西医院首席会诊手术专家、四川大学华西附院眼科主任陈豫川教授为张昌明老人实施了手术,手术操作时间仅16分钟,张昌明被医护人员推出手术室时激动得叫了起来:“手术做得真好!”老人往日的顾虑荡然无存。

  “呵呵……看见了!”4月2日,医生为张昌明拆去纱布,张昌明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医院手术做得好。

  针对张昌明老人经历的白内障治疗误区,记者采访了陈豫川教授,请他为大家解答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白内障可以药物治疗

  陈豫川教授介绍说,白内障是眼内晶状体发生混浊,导致视力障碍,是常见眼病之一。人眼的晶状体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蛋白质一旦发生变性,是不可逆的。因此,至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尚没有任何治愈白内障的药。目前,国内外生产了许多治疗白内障的药,但多年眼科临床实践证明,使用它们毫无用处,白内障有效的治疗办法还是手术,药物治疗尚属探索。现今,广告里经常出现众多“眼贴”,鼓吹“不手术不开刀彻底治愈白内障”,陈豫川教授说,实际上这些都是无效的。有些患者因此而延误了最好的手术时期,长年处于低视力状态下,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误区二

  白内障要“成熟”后手术

  陈豫川教授介绍说,过去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没有显微镜技术,只能肉眼操作手术,所以必须要等到完全“成熟”,才好取出成熟的晶体。如今随着显微镜在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先进的设备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展,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大为提高,早、中、晚期的白内障患者都可选择手术,只要白内障发展到影响人们工作及日常生活质量时,就可以考虑手术。“现在的白内障手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因此不必要恐惧。” 陈豫川教授提醒说,即便是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只要将血糖、血压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医生就可为其手术。

  误区三

  错把老花眼当白内障

  白内障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致盲眼病,陈豫川教授介绍说,白内障也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内的各种细胞会逐渐老化并失去活力,到一定程度时,眼内的晶状体就开始混浊,使得外界的光线无法穿透晶状体进入视网膜,从而出现视物不清,视力越来越差,如果不能正确治疗,最终的结果就是失明。由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对视力的影响也是渐进性的,因此很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一开始总是误把白内障当成是老花眼,随便佩戴老花眼镜而没有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陈豫川教授介绍,白内障和老花眼的显著区别在于:老花眼看近处的东西不清楚,远处的则清楚很多;而得了白内障,无论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如同眼睛蒙上了纱布。老花眼虽然也有视疲劳、眼胀、头痛等症状,但老花眼一般不会引发其他的眼病,而白内障若久拖不治,不仅造成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还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皮质过敏性葡萄膜炎等,最终导致失明。

  记者 高菲菲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