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受访家长希望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有效补习辅导
课堂和课后服务是“双减”后学校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阵地,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的家长教育获得感。 日前,希望学习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困难对1334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效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7%的补习受访家长认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是保证课堂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对于学校的辅导课后服务,62.1%的受访生受访家长希望提供多样的兴趣拓展活动,61.0%的家长受访家长希望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有效补习辅导。 “双减”给学校教育加了码,希望学习对教学质量要求更高了 刘夏芸是困难山东的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双减”以来,有效她将课堂作业按难度分成3个等级,补习分别针对学习成绩处于3个阶段的辅导学生,学生和家长对此的受访生反馈都很好。“不同水平学生的作业都有一点挑战,但又不‘超纲’,效果不错。”但刘夏芸也坦言,课堂的差异化教学有时会让她犯难,“课堂时间有限,一名教师面对几十个水平不等的学生,内容简单了优生‘吃不饱’,内容深了差生跟不上,挺难办。”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过来的,还得长期探索,不断调整转换。”北京市东城区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吴致宏认为,“双减”为学生减了负,但给学校教育加了码,实际是在做增量,对教学质量要求更加高了。“要让重复度高针对性少的作业、参与度低效果不好的课堂氛围、过多过重的考试负担都一去不返,减少无用的消耗。这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很大挑战。”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调查中,86.7%的受访家长认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是保证课堂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对此,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认同度最高,为92.9%。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彭泽平指出,学校课堂的“转型升级”,在依照教学大纲做好知识点教学的基础上,要从实现“素养本位”的课堂变革入手,具体要重点解决4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实现课堂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转型。比如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启发者,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体验与实践。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学生之间,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建立学习小组和学生学习共同体。 第二,要实现教学目标与环节的转型。“课堂教学目标应真正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模式,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体现出对合作精神的高度重视,彰显学生主体性。” 第三,要实现课程教学时间与空间的转型。压缩教师主导的教学时间,大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时间,变“教室”为“学堂”。同时,优化课堂空间布局,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 第四,是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型。“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共赢,又同时激发个体学习动力,逐步构建起学习共同体。” 课后服务已成探索学生学习个性化指导和素质拓展的新场域 推动“双减”落实到位,具体还面临哪些挑战?调查发现,实现课后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55.1%)获选率最高,是受访家长最为挂心的方面。 江苏的余柠是全职妈妈,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余柠介绍,现在学习日两个孩子都有学校的课后服务,让余柠一下子多出来许多空余时间。余柠觉得课后服务挺好:课后服务的前一个小时里,孩子基本就完成了作业,“不清楚的还可以直接问老师。有没写完作业的,老师会在班级群里记录反馈,家长只需查漏补缺即可”。“现在孩子放学后见到我都特别开心,因为作业写完了,回家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大人孩子都心情更好了。” 但她也期待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能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进行针对性调整。“现在不分年级,孩子在校时间统一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每天待在学校将近11个小时。这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挑战蛮大的,有低年级的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坐着的时间过长会影响长身体。我觉得学校应灵活安排服务时间,并能由家长自由选择。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最终达到丰富课后生活、强身健体的效果。” 湖南的初中生家长徐霈觉得,如果老师能在课后服务期间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对应的学习辅导,答疑解惑,也能一定程度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减少部分家长执着在外给孩子违规报班的情况。 结合现状,家长们对学校课后服务都有哪些期待?数据显示,62.1%的受访家长期待提供多样的兴趣拓展活动,61.0%的受访家长希望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有效补习辅导,53.0%的受访家长建议为不同年级学生定制差异化服务,48.1%的受访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校高质量完成作业,27.4%的受访家长期待偏远地区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兴趣拓展与学业指导成为受访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最大的两点期待,彭泽平分析,这反映了在“双减”背景下,当前的课后服务在家长心中地位的转变——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延伸服务,不再是单纯看管学生完成作业的服务,也不再是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困难的“托管阵地”,而是被家长给予期望的、学校能够进一步发挥育人主战场的新路径。“课后服务已经成为探索学生学习个性化指导和素质拓展的新场域,是融合学生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的新领地。” 彭泽平指出,学校课后服务是促进教育公平普惠的重要抓手,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的重要桥梁,当“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家长中,孩子上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占49.8%,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占34.9%,初中的占15.4%。其中,孩子在一线城市就读的占30.6%,在二线城市的占38.9%,三四线城市的占21.9%,城镇或县城的占7.0%。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致宏、刘夏芸为化名) 记者 杜园春61.0%受访家长希望学习困难的受访生学生能得到有效补习辅导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11-09 10:04:49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 脱细胞菠菜可以作为培育实验室人造肉的培养平台
- 《悲情城市》金馬影帝陳松勇病逝享壽80歲,演藝圈弔念深感不捨
- 檢定考試怎麼準備?聽力如何訓練?精通外文的先決條件是「愛」、「初心」與「生活」
- 《我們的歌:五年級點唱機》:陳克華被抓去唱片公司當場填詞,十分鐘寫出〈台北的天空〉
- 十三届全国政协原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主任沈德咏受贿案一审宣判
- 【TNL沙龍本週議題】來看看「公投」觀點調查的結果,分享你的想法!
- 北市林森北路及長春路口現天坑! 警方到場拉起封鎖線
- 2021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4.17亿元
- 现代版“庖丁解牛”令人叫绝 网友:下刀如丝般顺滑
- 【專訪】超級影癡温貞菱:駭人電影讓我理解複雜的人性,當你看得見黑暗的時候,才能了解光明
- 随机阅读
-
- 就业不再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 專訪《倖存者,如我們》作者歐大旭:教育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甚至改變你與家人的關係
- 【幕後】《迷離夜蘇活》:艾德格萊特如何重現倫敦舊街區文化、音樂元素,還原60年代時空氛圍?
- 「測試香港言論自由的試金石」,港大拆除六四紀念雕塑「國殤之柱」
- 抗坏血酸(维生素C)标准品:确保营养分析准确无误
- 關於「通緝」的五件事:一定要先拘提才能通緝嗎?找到人之後會怎樣?
- 《我是這麼說的》導讀:圈內的圈外人,「不恐龍大法官RBG」對台灣的啟發
- 精神與心理的雙重虐待:從王力宏事件看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
- “名校父母”运营号营造教育焦虑 博主的话可信吗?
- 零距離科學:曾生存2000萬年,超級掠食者「巨齒鯊」為何滅絕?
- 一點小改變,質感大提升:三個台灣人最常犯的email書寫錯誤
- 誰寵出來的金孫:懦弱裝乖的王力宏,與李靚蕾的自我賦權
- 六成受访大学生从情绪消费中收获丰富的精神世界
- 「陰謀諭」的貝氏分析:渣男背後有陰謀的機率有多少?
- 日本法隆寺寶物館掀正反輿論:佛像搬到博物館展示,是否不尊重歷史脈絡?
- 當「談情說愛」遇上財務,彼此的金錢價值觀如何異中求同?
- “送戏进万村” 走进南谯各乡镇_
- 美國擬擴大對中芯國際的出口禁令,業內人士:市占率恐進一步喪失,轉單效應有利台廠
- 《社交進化》:人們只要想到要和陌生人交談,總會先做最壞打算,料想不會太順利
- 墨西哥1卡車滿載移民翻覆釀53死,今年已有650人在穿越美墨邊境時喪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