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我在索羅門群島》:偷襲珍珠港主謀的山本五十六大將,遭美軍狙殺魂斷索羅門群島

文:羅添宏

第十章 山本五十六大將 魂斷索羅門群島

按照日本軍方原來的索羅索羅規劃,攻佔索羅門群島圖拉吉及瓜達康納爾作為前進基地之後,門群美軍門群將對新喀里多尼亞、島偷的山島斐濟及薩摩亞登陸作戰及佔領,襲珍以進一步阻斷美澳之間的珠港主謀航線,減少來自澳洲的將遭狙殺威脅,使之無力影響日本在南太平洋的魂斷地位,稱之為FS作戰計劃。索羅索羅但日軍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中途島海戰大敗,門群美軍門群再加上瓜島鏖戰六個月失利,島偷的山島日本海陸空實力嚴重損耗,襲珍已無力執行FS作戰計劃。珠港主謀

一九四三年二月初,將遭狙殺日軍殘部撤出瓜島,魂斷退守索羅門群島中部的索羅索羅新喬治亞群島,在各島建立機場、港口及防衛據點。此時新幾內亞及索羅門群島的戰事已連成一氣。

一九四三年二月下旬,拉包爾的日軍西太平洋指揮部研判,瓜島戰役後盟軍將會進攻新幾內亞東北部的萊城(Lae),於是計劃將陸軍第五十一師團自拉包爾運往萊城以加強防務。美澳盟軍獲悉日軍這項情報,所以事前已有所準備。

日軍由木村昌福少將率領的第三水雷戰隊納編第八艦隊,運輸船團八艘,在八艘驅逐艦護航下於二月二十八日啟程 [1],執行八十一號作戰,卻在次日三月一日被澳洲偵察機發現,但由於天候惡劣而未發動航空攻擊。接著兩天,美軍B-17、B-25轟炸機;澳軍博福特魚雷轟炸機(Beaufort),以及美澳聯合操作的A-20轟炸機,輪番攻擊跨越俾斯麥海(Bismarck Sea)的日本船團,稱之為俾斯麥海戰。結果日軍八艘運兵船及四艘驅逐艦被擊沉,二十架戰鬥機被擊落,約四千名士兵死亡;盟軍僅損失兩架轟炸機及三架戰鬥機。日軍再一次慘遭滑鐵盧。

日軍連續在瓜達康納爾及新幾內亞的布納—戈納(Buna-Gona)、瓦烏(Wau)及俾斯麥海等戰役挫敗,令日軍極為苦惱,亟思對策以阻止盟軍攻勢並提振日軍士氣。結果他們擬訂了「伊號作戰」(い号作戦)的作戰計劃,集中日本海陸軍航空兵力,攻擊位於索羅門群島及新幾內亞的盟軍艦隻、飛機及陸上設施等,以阻止盟軍的攻勢並為日軍爭取時間恢復元氣。

日本三百五十架戰機集結在拉包爾、布干維爾、短土島,目標為瓜達康納爾及西邊緊鄰的拉瑟島(Russell Islands)、新幾內亞的摩斯比港、歐羅灣(Oro Bay),及米爾內灣(Milne Bay)。自四月一日起十餘日,日機對上述目標輪番發動攻擊,盟軍共損失了一艘驅逐艦、一艘油輪、兩艘運輸艦、一艘護衛艦及二十五架飛機,而日軍付出的代價是五十五架戰機被擊落。

長期進駐密克羅尼西亞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於四月三日離開特魯克錨地前往拉包爾親自督導「伊號作戰」。日軍根據飛行員誇大的戰果報告認為「伊號作戰」已達預期成效,山本於四月十六日叫停作戰,並安排十八日前往索羅門群島前線瞭解實際戰果。他的參謀認為,從拉包爾至短土群島的巴拉萊機場(Balalae)航程太遠,途中容易遭盟軍戰機攔截而力加勸阻,但山本堅持前往這個前進基地以瞭解真實戰況及鼓舞基層官兵士氣。殊不知日方有關主帥將赴前線視察的詳情,通過電報傳送至各指揮部,卻於四月十四日被美方截收並破解電文密碼。美軍立即就電報內容呈報華府白宮。

羅斯福總統指示海軍部長諾克斯(Frank Knox)著手處理,諾克斯立即轉交予美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Chester W. Nimitz)。尼米茲於四月十七日經與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海爾賽上將商討後,即授權進行這項代號「復仇行動」(Operation Vengeance),狙殺偷襲珍珠港事件主謀山本五十六大將的計劃。

美軍規劃參與這項行動的飛機於瓜達康納爾出發,至山本五十六預訂航線布干維爾島直線距離約四百英里(六百四十公里)。可是為了避免日軍偵察與攔截,必須繞行布干維爾島南邊及西邊到預訂攔截點,就需要飛行六百英里。去程六百英里回程四百英里共計約一千英里(一千六百公里),超越了駐瓜島美軍的F4F野貓式及F4U海盜式戰鬥機的最大航程,只有加掛了油箱的陸軍航空隊第三三九戰鬥機中隊P-38G閃電式戰鬥機,足以進行攔截及纏鬥的任務。

10-2Photo Credit: 燎原出版

P-38「閃電」式戰鬥機是二次大戰時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生產的一款雙引擎戰鬥機。為了滿足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美國空軍前身)的要求,P-38的兩具發動機分別裝設在機身兩側並連結至雙尾椼,飛行員與武器系統則設置在中央的短機身裡,造型與一般戰鬥機有相當的差別。P-38的用途十分廣泛,可執行多種任務,包括遠程攔截、偵察、對地攻擊、俯衝轟炸及水平轟炸等。

《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出事的時候,就是駕駛P-38的偵察型在地中海墜海。除了可以外掛副油箱,這款飛機還有許多特色。P-38時速可以超過四百英里(六百四十公里),大量使用不銹鋼材料,它也是擊落日本飛機最多的美國戰鬥機(一千八百多架),被日軍飛行員稱之為「雙胴惡魔」。

美軍指派約翰米契爾少校(John Mitchell)帶領十四架P-38G戰鬥機執行這項任務(原計劃為十八架,後來有四架因技術問題退出),其中的藍菲爾上尉(Thomas Lanphier, Jr.)及巴柏中尉(Rex Barber),及另兩名預備隊員是指定的「狙殺小組」。他們於四月十八日早上七點二十五分,自瓜達康納爾的苦昆機場(Kukum Airfield)[2] 出發,以低空方式保持無線電靜默飛往攔截點。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