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食品级”化妆品的“浓妆”
据7月13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年来,卸下坊间出现了“食品级”化妆品的化妆说法,商家宣称这类化妆品原料都是浓妆“无添加”“纯天然”的,更安全有效。食品级然而,卸下记者近日通过对比多款号称“食品成分”“可食用”的化妆化妆品配料表发现,这些号称“食品级”的浓妆化妆品、护肤品很大程度上只是食品级商业营销噱头。 明明是卸下普通化学化妆品,被商家贴上“可食用”的化妆标签后,不仅价格上涨,浓妆而且销量大增。食品级 “食品级”化妆品市场销售火爆,卸下有多种原因。化妆首先,一些商家有故意混淆概念的嫌疑。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等人体表面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而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使用方式为经口摄入。简言之,食品和化妆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吃的、一个是用的,两者拿来对比没有实际意义。宣称自己化妆品“80%食品成分”“食品级”甚至“可食用”等说法,更多还是商家的营销噱头。 其次,部分消费者存在认识误区。我国“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就导致在不少消费者的心目中,食品相对于化妆品安全系数更高。事实上,相对于食品,制作化妆品所用的原料有时候对纯度的要求更高,因为杂质过多会导致化妆品的配方体系出现问题。这也不难理解,食品的基本要求是可食用,越新鲜、自然越好,而化妆品必须经过严格科学加工和成分检测,要求可长时间保存。二者的使用方法、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不应混为一谈。 上述报道中,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号称“食品级”的化妆品,其主要成分依然是化学原料。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化妆品宣传不能含有“纯植物”“纯天然”等绝对化的词语。于是,一些商家便利用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化妆品的求美心理,玩文字技巧,用“食品级”替换那些已经被明令禁止的概念念,钻监管的空子,同时误导消费者。 根据报道,有的小孩在使用“食品级”化妆品后,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这也说明了,所谓“食品级”化妆品很可能是概念大于实质,不仅诱导消费、欺骗消费者,而且无法保证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和健康。 今年以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发布消费提示,称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的概念,但要卸下这些化妆品“无毒无害”“可食用”的“浓妆”,监管还应更有作为。比如,进一步规范化妆品的宣传,严打夸大其词、名不副实的虚假广告,坚决落实化妆品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健康与市场秩序。 当然,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本领,购买化妆品时看清相关配料表,不要轻信盲从。同时树立自然的审美理念,避免落入诸多美妆产品的“大坑”。 斯涵涵卸下“食品级”化妆品的食品级“浓妆”
编辑:汤晓雪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7-15 08:30:07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制止餐饮浪费|江西首家“食物驿站”在南昌挂牌
- 开展价格执法检查 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 国资委将严防央企境外投资互挖墙脚
- 2024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揭晓
- 青少年科普卫星征集孩子声音 有望今年由卫星回传地面播放
- 一次特殊“团购”为何振奋了整个小区?
- 网瘾和家庭教育关系有多大?专家建议明确家长督促责任
- 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獎牌正式亮相
- 同比下跌5.6% 7月份我市PPI跌幅创新低
- 九个月内共计781名国土干部渎职被查
- 图集|年鱼名场面:低空经济+海岛旅游,掀起“年鱼经济”新浪潮
- 四种脐橙处理方式对脐橙果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三)
- 2025年全国研招咨询今日启动,咨询开放时间截至29日
- 大规模推进农业机械设备更新 打造新质生产力“肇庆农机样本”
- 壮大高层次人才力量,云浮云城区柔性引才助力产业兴旺
-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二)
- 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机器人科普竞技活动展现科创热情
- 原创千余首诗 50岁水电维修师傅因诗拥有数千粉丝
- 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在行动|辽宁:健全长效机制 把稳行风之舵
- 广西:开展儿童商品市场检查 守护未成年人消费安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