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安徽日报】防治小白蚁 守护大安全_

《安徽日报》(2025年2月28日5版)

《安徽日报》(2025年2月28日5版)

当前,安徽安全滁州琅琊山醉翁亭景区内的日报千年欧梅悄然盛开,点点白花次第绽放,防治如风荡漾,小白如雪满地,蚁守芳香醉人。安徽安全记者发现,日报无论在醉翁亭还是防治欧梅等景点周边地面草丛中,都布置有绿色的小白圆盘状盒子。这些盒子都是蚁守用于白蚁防治的智能监控系统。

“欧梅曾经被白蚁侵蚀,安徽安全我们及时进行综合治理,日报至今未发生白蚁危害。防治”滁州市白蚁防治所所长刘向阳对记者说,小白他们还结合醉翁亭重修,蚁守对所有木材进行药物处理,效果良好。

近年来,滁州市白蚁防治所组建了一支“啄木鸟·白蚁克星”志愿者服务队伍,常态化对醉翁亭、丰乐亭、琅琊寺等景区古建筑进行白蚁治理,积极配合对文物古建筑维修提前介入,完成章益故居、吴棠故居、太仆寺等古建筑翻建时的白蚁防治,并定期对全市古建筑进行白蚁危害方面的“健康体检”,撰写调查报告。

滁州地处温暖潮湿的江淮地区,白蚁广泛存在,且该市有淮河堤防110公里、滁河堤防105公里,并有多条支流,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共计1000余座,绝大多数堤坝兴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为土质坝,易遭白蚁危害。白蚁防治形势严峻、任务重。

前不久的一天凌晨,刘向阳在睡梦中被惊醒。原来,手机里“白蚁实时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触发报警。点开后发现,位于滁州市南谯区的沙河集水库310个监测“绿点”中有一个变成“红点”:编号为124的白蚁监测点报警,可能有蚁情。

一大早,记者跟随刘向阳赶到现场,在水库大坝50米开外,找到编号为124的白蚁监测点。“马上打开监测装置检查投放白蚁饵剂,更换新的白蚁监测点位置。”刘向阳告诉记者,因为沙河集水库是滁州重要水源地,药物使用受到严格控制,精确计算过的药物投放量,可确保白蚁将药物带回巢穴,达到最大限度的灭杀效果,并对水质和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防治,以防为先。滁州市白蚁防治所在多年堤坝综合治理工作中,采取诱杀、挖巢、打孔注药、劈裂灌浆、监测控制等防治技术,使大部分水库、堤防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经该所防治过的堤坝,均未发生由于白蚁危害造成的安全事故。2024年底,滁州市白蚁防治所荣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水利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