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与老刘闹离婚说明了什么?“全职丈夫”难以得到尊重
傅首尔和老刘在节目中闹离婚这事,全职丈夫让综艺节目赚足了流量,傅首但依然属于生活里的尔老一部肥皂剧,虽然不能说是刘闹离婚烂剧,但也是说明什难很多如我一样的人压根不喜欢看的剧情。即便如此,尊重我们依然能从这一事件得到足够多的全职丈夫“教训”,其一便是傅首:男人做“全职丈夫/全职爸爸”,因为社会对此接受度太低了,尔老很难得到尊重。刘闹离婚 傅首尔和老刘经历过“贫贱夫妻百事哀”,说明什难算得上患难夫妻。尊重傅首尔通过《奇葩说》崛起之后,全职丈夫老刘就开始了完全的傅首“全职丈夫”以及傅首尔段子来源的生涯。就个体所能达到的尔老高度而言,傅首尔绝对是一个女强人,是一个利用知识和口才走上独特赛道的成功人士,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老刘回到家庭后方做起全职丈夫之后,两人关于婚姻的佳话,长期存在于互联网上。每次参加节目的时候,傅首尔几乎都会说起老刘对自己有多么好。傅首尔和老刘此前离过一次婚,后来,两人复婚了,原因是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傅首尔在离婚后工作生活一团糟。傅首尔也曾公开形容这段婚姻是“我所能遇到的最好的婚姻”。既然如此,那么此时又何以再次要走到那一步? 因为,两个人的地位和关系,已经不复从前。古人所言的“时位之移人”,在婚姻关系中也一定存在,今人所唏嘘的“经济能力决定家庭地位”,其实是真理。 当老刘在全职丈夫的生活中已经进阶到傅首尔踢一下自己“就知道该倒水了”、傅首尔明明身边就有垃圾桶却让老刘扔垃圾的时候,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关于婚姻的幸福,也只剩下感觉了。“我敢保证,我的老公当全职爸爸是十分开心的,我可以赚钱来养一家人”,傅首尔说这话时,老刘恰恰经历着最大的纠结时光。这说明,傅首尔已经不了解自己的丈夫了。而老刘也在被误读中失去了自我,成为一个符号。尽管他表示自己并不介意被傅首尔在节目中拿来当段子、被嘲笑,但我所体悟到的潜台词却是:前提是你得尊重我。 然而,傅首尔又是怎么说呢?她说:一个人为什么会一直做咸鱼,你们知道吗?因为他就适合做咸鱼,不求上进的信念一旦形成,他连呼吸都比别人慢,你不要鞭策,因为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如此表述当然有“节目需要”的成分,可是太多的细节早已影影绰绰显示傅首尔对老刘“不求上进”越发难以容忍,甚至可能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把老刘当成一条周星驰言下的咸鱼了。 一位博主写道:老刘被傅首尔逼着奋斗,哪个全职太太经历过?老刘成为傅首尔段子素材,哪个全职太太经历过?老刘需要向傅首尔报账,有几个全职太太经历过? 这话确实不尽然,例如某些段子手也会拿自己的老婆“开刀”,但总体而言,老刘的经历的确是“全职丈夫”们的真实遭遇。 多年前,一位老熟人,便因为要照顾孩子而辞去工作,成为全职“家庭妇男”。虽然他在与我们一起饮酒的时候,说起过那些可以拥有大把自由时间的快意,但骨子里,他越来越无法忍受连要零花钱、买衣服都要看老婆脸色的生活。这和老刘想买喜欢的衣服却因傅首尔不喜欢,因而生生被掐灭期待的案例,是同一回事。 所有令人愕然的细节,都不是凭空出现、无所指向的。不客气地说,老刘也好,一些“家庭主男”也罢,都失去了老婆的尊重,被嫌弃,成了一种生活里的常态。难以想象,这种不被理解和尊重的日子能持续多久。 老刘的吐槽,被一些人不理解,认为这是矫情,闲出来的毛病。可若要将身份调换一下——丈夫对全职太太各种嫌弃和限制,那许多人还不炸了锅?此外,若是全职太太抱怨自己压力大,常被同情,可你看看,老刘的苦衷表现出来后,很多人却在指责他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体谅辛辛苦苦在外打拼的傅首尔。这多么双标啊。 全职太太和全职丈夫的差别客观存在。简单地说,全职太太更受包容,而全职丈夫很不受包容。这种性质,已经超越了一个家庭的范畴。那位老熟人面对的压力,不止于老婆一方,还源于周围人的奇异目光。一些网友在点评傅首尔和老刘闹离婚事件时也提起过种种辛酸,例如,任你如何解释做全职丈夫具有怎样的“不可抗力”,你依旧可能被人视为“吃软饭的”。试问女人有被鄙夷为“吃软饭的”吗? 当传统社会观念已经将男人塑造成为“养家者、家庭责任承担者”时,在某些人眼中,男人回归家庭,就是不可饶恕的。这就证明,男人其实是缺乏成为全职丈夫的舆论环境的。如果一不小心做了,那也得有所改变。我认识的一个男同胞,便在失业多日全靠老婆养家后,打起了零工,钱赚得不多,依然被老婆看不上,但至少他可以在邻居面前“腰杆子挺直了一些”。 都说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婚姻何尝不是以尊重为基础?一来,如果男人确实需要做全职丈夫,那前提必须是能够得到家人与社会的尊重。既然女性做全职太太是一种工作,男性做全职丈夫当然也是一种工作。他不应被打上“吃软饭”“被施舍”的标签。二来,既然男人不能吃软饭的观念依然固化,那么一个男人就要想清楚,自己的选择妥不妥,今后能不能承受由此带来的压力,是否还有比自己做全职丈夫更优的选项?现实是残酷的,当因为自己的“全职”之选造成夫妻关系的微妙化甚至矛盾慢慢凸显,能否坦然承受不美好甚至一地鸡毛的后果呢?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不误农时不负春 消防宣传助春耕_
- 嘉義市「田慎節」成功擠進市議會! 高喊「謝謝讓我沒有失婚」
- 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_
- 线上线下热销 宁夏特色农文旅产品亮相“村BA”
- 2013年我省高考艺体类专业全部实行网上报名
- 為什麼台灣不能再減稅?|天下雜誌
- 石油減產 油價走高 OPEC意圖為何?|天下雜誌
- 学习借鉴 打造产业特色亮点
- 主播变现粉丝打赏的巨额“礼物”却无钱还债?法院判了
- 疏附县召开2024年度援疆项目工作调度会
- 網友票選「10大美女里長」 6人勝選、4人落馬
- 平淡中出奇玄妙里生花
- 广西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全力保平安
- 特朗普称美国无法熬过拜登又一个四年任期
- 週日考天下/2016大選結果,你知道多少?|天下雜誌
-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勤大队开展报废摩托车集中销毁行动
- 强制6点下班上热搜 强制不加班是对过劳现象的纠偏
- 第五届原州区牡丹花文化旅游节开幕
- 低量惡性循環 活水要從哪裡來?|天下雜誌
- 首度檢出BA.2.75本土病例! 北部3人家庭群聚「重複感染」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