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书包“减重”,关键还得靠“减负”
■ 社 论 全方位为书包“瘦身”,小学还需要“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生书 一年级书包二十多斤?包关 据潮新闻报道,有一年级家长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反映,键还减负早上送孩子去上学,得靠拎一拎书包,减重大概有二三十斤重。小学该媒体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生书83%的包关家长反映,孩子抱怨过书包太重,键还减负还有76%的得靠孩子因为书包太重,身体出现过一些问题。减重而书包的小学重量,45%是生书3-5公斤,还有14%甚至超过了10公斤。 小学生书包超重,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一年级书包二十多斤”或许是个案,但三五斤“起步”的书包却是普遍现象,校门口家长“代背书包”也是常规操作。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生课业负担整体有所减轻,可学生书包超重问题却依然存在。这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学校乃至家庭的重视。 书包的重量,看似不是大问题,却关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超重的书包,容易导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脊柱和膝盖受到伤害,甚至身高发育受影响。因此,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就曾明确提出,学生背负的书包重量不应超过体重的10%。 但这一国标硬杠杠,恐怕目前仍难以达到。以一、二年级为例,孩子的标准体重在20公斤左右,那么书包的重量不应超过2公斤。对比现实来看,绝大多数小学生的书包重量显然不止此数。 而揆诸报道,参与调查的小学生中,也有将近一半的书包已超重,而且年级越高书包越重。此外,即便每天科目有限,课本本身也没有变重,但课本却都有了“配重”,“每科一个文件袋,进入期末复习资料和试卷似乎总也不够装”,以致家长要给五年级的孩子换个更大的新书包。由此也可知,小学生书包一直在“瘦身”,却始终瘦不下来的根源。 当然,也有人认为,现在很多学生上下学都是家长接送,书包重不重对孩子健康影响并不大,不必小题大做。但书包轻重,不只是学生身体承受的重量,亦是观察学生学习负担,或者“双减”政策实施成效的一个微观视角。 事实上,自“双减”政策落地,学校也在想方设法为书包“限重”,比如一些学校发起书包减重大挑战,倡导轻松袋、透明书包等活动,甚至部分学校会在校门口抽查学生书包重量。 但这些措施,终究是治标不治本,还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比如有家长为了让书包不超重,再多拿一个袋子提着“文具、水壶”,学生负重仍是丝毫未减。可见,小学生书包“减重”,关键还是靠“减负”。全方位为书包“瘦身”,还需要“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乃至具体到了操作层面,比如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有些学校就针对上述要求,创新提出“一二年级学生不背书包上下学”“今夜,让书包在学校里过夜”倡议,或者设立“快乐三三”无作业日,每月第三周的周三,全校一至六年级均不布置书面作业。这些举措,无疑真正减轻了学生的书包负担。 小小书包的重量,折射的是教育的丰富意蕴。为书包“减重”,本质仍是为学生“减负”。教育部门不妨定期向学生抽查,对学校布置作业情况进行了解,并对落实政策不力的学校进行督导改正,这也是全面推进“双减”落地的应有之义。 此外,家长也需要改变观念,真正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学校的作业减下来,家长也不能再加码。道理朴素又简单:如果孩子的作业永远也写不完,书包又怎会变轻呢?小学生书包“减重”,减重关键还得靠“减负”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4-01-12 09:45:55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种木霉菌对杨树叶枯病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二)
- 菲律賓總統參選人談南海主權爭議,多主張制衡中國與維護漁民權益
- 回望1998年,台灣、德國與匈牙利的三場選舉
- 可以終身每月換調酒的「紙飛機」NFT:初衷令人感動,但得思考如何真正「永續經營」
- 反食品浪费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大学生竞赛2022年度全国总决赛成功举办
- 耗水費7月上路:1700家「用水大戶」每度收3元,首年估計10億元入庫
- 【影評】《天堂計畫》:生命這麼美麗為什麼要結束?安樂死帶來的死亡道別
- 5小時史詩級逆轉勝:納達爾澳網奪冠,網球大滿貫21冠前無古人
- 雾锁成雅路 车辆应慢行
- 【小說】何致和《地鐵站》選摘:在告白信被貼上網後的第二天,全校大概都知道信是她寫的
- 法規制度缺陷、加害者型態改變,讓「轉型正義」變成政治鬥爭的工具
- 好笑的,外國人或會覺沉重——跨文化的語言遺憾
- 反食品浪费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大学生竞赛2023年度全国总决赛完美收官
- 立院三讀通過精障者犯罪監護處分「可延長且無次數上限」,王婉諭:很失望,形同終身監禁
- 【劇評】《眼鏡蛇道館》第四季:寓意、內涵、深度兼具,電影延伸影集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 《血壓的祕密》:濕性體質與疾病是台灣當地的主旋律,我嚴格要求患者禁吃水果、甜食、麵食與發酵食品
-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洪涝灾后食品安全提示
- 《何謂中華、何謂漢》:「漢人」是從五胡十六國開始使用的,且在當時蘊含侮蔑意味
- 「碳」問台灣民眾對碳足跡與碳定價的認知:性別是關鍵因素
- 撒古流等被指控性侵的藝術家作品是否該參展?藝術家的私德與創作能否被分開看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