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讓棒球不只是比賽,而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文:布拉德

對許多臺灣人而言,讓棒認識棒球是只比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不管是賽而世界在電視機或電腦螢幕前收看,或是讓棒認識三五好友相約到球場一起吶喊。如果抽離了棒球,只比很多人的賽而世界生命裡就會少了些什麼,儘管經歷過不少場內外的讓棒認識風風雨雨,職棒的只比舞臺仍是許多打棒球的孩子心中的最高殿堂。只不過,賽而世界這許許多多的讓棒認識孩子,真的只比都能站上職棒舞臺發光發熱嗎?

金字塔的頂端,有多少人能成功攀上?

要成功擠進職棒的賽而世界門,並不是讓棒認識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據過往的只比媒體報導《運動員生涯短 及早規劃第二春》,只有不到4%的賽而世界少棒選手,最後能夠從眾多人選中脫穎而出,踏進職棒的殿堂。而這些人之中,真正能夠在職棒長期存活下來、甚至發光發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中信兄弟的左投手鄭錡鴻,以及今年球季挑戰生涯百轟和全壘打王的張志豪,都是成名甚早也成功打進職棒的例子。在復興國小少棒隊時就成名的鄭錡鴻,在大學時期渡海挑戰美國職棒,儘管最高層級只到高階1A,但他賴以成名的曲球曾被球探評定「已具備大聯盟水準」,返臺發展後也一直都是中信兄弟陣中重要的投手戰力。出生於東臺灣、就讀泰源國小的張志豪,是在練習躲避球時被棒球隊教練發掘、招募進入少棒隊;在少棒時期,還曾擔綱過隊上主戰投手的重責大任。順利步入職棒殿堂之後,他依然心繫故里,關心著基層棒球的發展現況,不時會抽空回到老家臺東縣東河鄉,陪母校的小球員們打球練習。

相較於前述的這些選手,有不少選手在競爭激烈的職棒場上,可能都還沒能讓球迷記住他們的名字,就已黯然退出職棒戰場,例如:曾經旅外的蔡森夫,或是業餘時期被稱為臺灣猛男的李振男;最讓人難過的,則是那些曾經有過職棒球員光芒,卻因一時的外在誘惑,導致最終失去舞臺的那些人,像是大家所熟知的前旅日球星張誌家、曾被譽為臺灣最佳左打者的謝佳賢。

打球不應該只是競技,而是能夠拓展人生視野的絕佳途徑

在臺灣,學生棒球球隊大致上可分成兩類,一類是以社團性質為主的運動型球隊,另一類則是以培育選手為主的競技型球隊。相較於運動型球隊,競技型球隊在臺灣獲得的關注度高上許多,而這種球隊裡的孩子,一年下來有許多的比賽機會,球隊也多半將重心放在訓練與比賽上。密集的訓練與比賽,不僅佔據了孩子的時間,也消耗了他們不少的精力,相對地也讓孩子們在教室裡與書本相處的時間少了許多。

但是,這些孩子們真的都不愛讀書,或是不適合讀書嗎?這些來到球隊打球的孩子,真的每個都是打從心裡愛棒球,為了打棒球才來的嗎?相信很多人都曾經在職棒球員的訪問中聽過,除了喜歡打棒球之外,也有不少選手是因為「希望改善家境」、「好動」等等原因而加入球隊,這些因不同原因加入球隊的孩子,所需要的資源其實不見得相同,但在球隊中經常只用同一套模式在面對這些孩子,卻不見得能夠真正幫助到每個需要成長的孩子。

除此之外,外界對於打球的孩子,過去常用「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不愛讀書的孩子才去當運動選手」等負面的用語或偏見來面對他們,這只會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為自己的未來就只有這樣,而侷限了他們拓展未來的可能性。其實,我們反而更應該思考的是,透過「打棒球」這件事情,我們還能夠給予孩子們些什麼。

少子化的趨勢,許多孩子透過加入團體來學習如何與同儕相處,少棒隊更是如此,加上比賽中需要去面對勝負壓力,能讓孩子用正向的態度迎向挑戰,去學習如何面對失敗、保持精進的動力。有一位少棒教練曾經提過,球隊中的一個小球員,過去過著比較受到保護的生活,在加入球隊後,從樣樣依賴、退縮,到逐漸成長為可以自己處理許多事情的孩子,也成了隊中受歡迎的大哥哥,這類正向的轉變,在打球的孩子裡並非特例。

透過團體的生活,孩子們可以擁有更多與人相處的經驗。運動粉絲專頁選手村授權使用
透過團體的生活,孩子們可以擁有更多與人相處的經驗。

中華職棒幾名新生代的裁判,包括邱景彥、吳家維與尤志欽,過去都曾一路打到成棒等級,也都曾在中華職棒二軍有過出賽紀錄;知名棒球電影「魔球」中,由布萊德彼特所飾演的比利·比恩(Billy Beane),曾被認為是有機會在大聯盟嶄露頭角的明日之星,在始終打不出成績的情況下先轉任球探,而後進到了球團的管理階層,為了替小市場的運動家隊有效率地打造能贏球的隊伍,他利用許多的統計數據來尋找具備實力卻沒被注意到的球員,在2002年打出了全美國聯盟的最佳戰績。

與棒球相關的工作並非只有球員,而想要做好這些工作,也各需具備不一樣的能力,例如想要成為一名裁判,除了棒球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外,若是希望自己能夠站上國際性的大型賽事,外語能力絕對是基本的能力。想要成為一名球探或是球隊的管理階層,除了看得懂球賽之外,數學的能力也不能太差,否則在這個數據當道的年代,面對一個又一個的球員數據,恐怕也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

在孩子們打球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不一樣的選擇,而不只是讓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訓練與競賽,讓他們看見並理解,就算未來不想離開球場,仍有許多相關的職務可以從事,也提早讓他們準備應該具備的能力。

改變,需要更多人的力量

想要改變環境,需要的是更多人的力量,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如果我們用更正向的想法,去看待這些努力揮灑汗水的少棒孩子們,再加上更多的全民參與,其實他們擁有超乎我們想像的可能與機會。最近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影片《倆好球》,就十分忠實地呈現出國小少棒隊目前所面對的現況。若是你因此有所感動,想要協助這些棒球運動的小小球員們,也可以參與由Home Run Taiwan所發起的《百校贈球計畫》,集結眾人之力,用實際行動來帶給他們一個不同的未來吧!

《倆好球》高清熱血版:

想成為這群棒球小將的夢想推手嗎?

一起加入 Home Run Taiwan 發起的《百校贈球計畫》
https://homerun2gether.homeruntaiwan.com/

「本文同步授權刊載於Home Run Taiwan」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