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大学生推广家乡传统文化 利用AR海报让南音动起来
通过移动设备可以欣赏到动态的咱厝海报 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的南音,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大学动起地位。在泉州古城润物无声孵化计划回顾展里,生推一幅幅能“动”的乡传南音AR(虚拟现实)海报吸引了来往的游客驻足停留,这些海报由泉籍大学生潘丹滢应用可互动新媒体技术制作。统文她表示,化利R海此举是报让为了向年轻群体传递南音文化,希望借助科技让更多的南音人了解并爱上南音。 注入科技感 增加南音亲切度 今年22岁的咱厝潘丹滢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专业。她告诉记者,大学动起作为在北京上大学的生推闽南人,虽然离家千里,乡传但她今年年初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首先选择了家乡的统文文化。她说,化利R海许多同龄人对南音并不是报让很熟悉,所以她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让人们能从不同的方式了解南音。海报上对南音及乐器的解释能达到科普的目的,让南音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以更加科技化的方式传递南音文化,增加人们对于南音的亲切度和探索的心理。 这组AR海报分为总海报、琵琶、拍板、二弦、洞箫、三弦共六幅,潘丹滢历经两个多月的构思和建模,对南音“上四管”乐队使用的乐器进行视觉化统一的再设计,赋予其更多的现代感,并基于ARTIVIVE平台,实现AR技术化。人们在移动设备中下载了ARTIVIVE软件,使用软件并将摄像头对准海报,就能在移动设备上看见动态的海报。 这组AR海报分为六幅 用互动媒体技术 传播家乡文化 潘丹滢将南音文化总结为“缘起—乐人—乐事—乐器”四个部分。南音AR海报主要由AR动态海报、音乐可视化视频、科普折页三部分组成,采用现代和传统结合的视觉方式,直接地让人们感受、了解南音以及背后的故事。演示时,海报中颇具设计感的双手拨动琴弦,乐器旁的水纹荡起涟漪,仿佛有南音在画面中静静流淌。 据介绍,AR海报的元素来源于泉州开元寺百柱殿与甘露戒坛斗拱上的“飞天”雕塑。为了增加人们对于南音的亲切度和探索心理,她节选了南音名曲《轻轻行》,对其进行可视化互动设计,作品围绕着“南音”似水的基调,强调南音缓慢、从容、中和之感。 毕业设计完成后,潘丹滢即将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她表示,希望通过这种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式,为南音跨地域传播贡献一份力量。(泉州晚报记者 李心雨 文/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北影取消校考专业的生源不限于原专业考试的报名考生
- 世衛公開徵求猴痘新名稱盼去汙名化:除了TRUMP
- 模糊的新住民,清晰的阮月嬌:讓新住民自信擁抱原來的差異特質,並被正常看待
- 【2022桃園電影節】專訪《凪》導演祝紫嫣:有些故事,拍攝出來是要跟自己和解的
- 响应面法优化白芷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四):不調漲基本工資,是台灣經濟成長趨緩的元兇
- 《逆思維》:召集你的異議網絡,不尋求他人認同的「給予者」經常能做出最佳批評
- 《黛安娜王妃》:19歲的她在真正當上王妃之前,就已經表現得像個公爵夫人
- 福建福州:压实“两个责任”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書評】《毒藥:哥本哈根三部曲3》:寫作是她唯一永恆的愛與動力
- 随机阅读
-
- 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沈阳新增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 《越簡單越強大》推薦序:為什麼出自哲學的「奧坎剃刀」原則,居然能釋放科學並塑造宇宙?
- 藍祖蔚《朱延平七日談》:音樂與商業的成功置入《七匹狼》,〈永遠不回頭〉大合唱震撼人心
- 土耳其和以色列互相驅逐大使、冷戰長達4年,為何決定全面恢復外交關係?
- 河北逾8万名大学生参与2023年“百胜杯”知识竞赛
- 未來人們將不只「瘋世足」:歐洲足聯預測2033年女足商業價值,將達6億8600萬歐元
- 沒有反目,何來和解:《我們的藍調時光》治癒不了我
- 《來回攀登之間》:不論你是誰,優勝美地都會拓展你生理與心理的極限
- 中国代表团的香会时刻:“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 如何觀察你的公司和老闆是否真正把「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產」當一回事?
- 6成4學生反應暑輔違法偷跑課程進度,教育部承諾專案查核,落實教學正常化
- 外資唱衰晶片業「恐迎十年來最嚴重衰退」,業內人士:短期遇波瀾,長期仍樂觀看好
- 北京市首张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服务认证证书在东城区发布
- 《除了開刀你還能做什麼?》:急性傷害記得先冰敷,錯誤按摩或「祖傳秘方」只會加劇病情
- 藍祖蔚《朱延平七日談》:音樂與商業的成功置入《七匹狼》,〈永遠不回頭〉大合唱震撼人心
- 未來人們將不只「瘋世足」:歐洲足聯預測2033年女足商業價值,將達6億8600萬歐元
-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 北京丰台: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竞赛
- 【插畫】貓咪看起來毫不費力,因為牠真的沒想浪費力氣
- 肯亞總統大選開票緩慢,政黨不實訊息趁虛而入,選戰緊張再次引發種族暴力擔憂
- 【2022桃園電影節】專訪《看海》導演林柏瑜:長期照護的困境與辛酸,在攝影機見證下成為電影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