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科学网—方舟子打假傅瑾成功 错打另一教授致歉

作者:汪长福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时间:2012-7-27 13:42:3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方舟子打假傅瑾成功 错打另一教授致歉

方舟子公开质疑厦大医学院傅瑾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造假一事,科学经过媒体报道推动后,网方最终以“厦大出面回应傅瑾博士文凭的舟打确造假”而揭开事件真相。 昨日(7月26日)下午,假傅瑾成方舟子在微博中肯定了厦大校方“雷厉风行”的功错做法,并表示“能处理就好”。打教同时,科学他也对有人冒充傅瑾开通“傅瑾教授”微博并通过认证的网方事情给予批评。不过,舟打记者也发现,假傅瑾成方舟子此次打假成功后,功错并没有消停,打教而是科学继续将“炮火”对准厦大,但在打错李勇教授后,网方又立即对其进行道歉。舟打 “傅瑾教授”的微博也有假的 记者发现,这起学术打假事件发生后,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网友们观点不一,有力挺方舟子的也有骂他的,也有和傅瑾教授“抱团”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人冒充傅瑾教授,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注册“傅瑾教授”账号并通过认证。 7月23日晚上9点40分,腾讯微博上的“傅瑾教授”甚至表示:“已经把在哥大的学习经历说明和学位证书复印件提交大学有关部门。请关心此事的朋友放心,大学将给我和各界一个交代。” 此认证微博一出,甚至被一些媒体误当作傅瑾本人的回应而加以引用报道,并引发更加激烈的讨论。方舟子则认为,这两个微博账号应该是马甲——而此后的情况也证明是有人冒充厦大傅瑾注册账号。此时,方舟子继续摆出证据——傅瑾称她在2009年9月回国到厦大任特聘教授,但是她的工资发放记录显示,她在2010年还在加州大学Irvine分校领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工资,她在该校工资表上的头衔一直是project scientist(项目科学家,其实是博士后),而不是助理教授。 昨日,记者打开微博发现,新浪微博“傅瑾教授”的账号已经消失,而腾讯微博“傅瑾教授”的账号仍旧存在,那段“请朋友放心”的说辞也还在。 “炮轰”厦大另一教授 不料“马失前蹄” 就在本报昨天报道厦大正面回应“傅瑾博士文凭造假”之时,方舟子一边在微博上肯定厦大“雷厉风行”,同时又将“炮火”继续对准厦大生命科学学院另一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勇。 方舟子表示,李勇也声称2009年9月全职到厦大工作,实际上到现在他仍是匹兹堡大学助理教授,2011年、2012年发表的论文给自己列的机构仍是匹兹堡大学,不是厦大。 有意思的是,方舟子质疑“李勇”没多久,又说“搞错了”。方舟子说,他没注意到匹兹堡大学曾经有两个叫李勇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助理教授。 昨日下午4点59分,方舟子在微博中表示,匹兹堡大学两个叫“李勇”的教授,一个还在匹兹堡大学,一个已在2009年离开去厦门大学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这种巧合让方舟子“马失前蹄”,于是,他接连两次在微博上向两个“李勇”道歉。 打错李勇教授,方舟子微博道歉。 分析 医学教育体制不同 引发“博士”歧义 傅瑾事件也暴露出中国和美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不同而引发歧义。 美国医学院的学制是——先上四年本科,可以选不同的专业,但是所学课程必须满足考医学院的要求。本科之后是四年医学院,因此,美国医学院毕业生一般都是获Medical Doctor学位(MD),中文通常翻译为“医学博士”。 在中国医学院,一般5年制医学院给医学学士,7年制给医学硕士,8年制给医学博士,但是,在不管是5年,7年,还是8年,在美国都可以进行学位评估得到一个相当于美国MD的认可,一般翻译为Medical Doctor。 因此,即使是中国医学院学士,到了美国,通过评估也能得到MD认可,可以申请博士后研究。不过,一般认为,把MD再翻译回中文,就说成是“医学博士”是不妥的。 换句话说,傅瑾是以福建医科大学学士学位获得美国MD认可,从而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不是学位,只是一个经历),她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更要命的是,她还提供假冒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证书。(记者 佘峥 整理) 更多阅读 厦大确认女教授博士学位造假 已被辞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