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猿头骨揭示人类双足行走的演化过程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一个关键问题:人类的古猿直立行走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李强研究团队联合纽约大学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头骨研究人员通过对一块700万-800万年前禄丰古猿的骨骼内耳的分析,发现禄丰古猿的揭示运动方式与人猿分异时的祖先非常相似,人类直立行走或许起源于禄丰古猿型的人类运动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期刊《创新》。双足 多数关于猿类运动演化的行走研究都集中在头后骨骼的证据上。然而,化过现存猿类多样化的中国运动方式以及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阻碍了我们对人类双足行走起源的古猿研究。同时,头骨头后骨骼会在猿类个体的揭示生活时期内发生形态变化,不一定能代表祖先的人类状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双足研究团队转而研究演化较为保守的行走内耳。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张一南解释说:“半规管是内耳中负责感受平衡的器官,位于我们的颅骨内部。其形态与猿类和人类的运动方式相关。利用现代成像技术,我们可以通过猿类化石的半规管形态来推断已灭绝的猿类是如何运动的。” 禄丰古猿生活在距今1250万至62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其化石在云南的多个地方被发现。这些化石为我们理解人猿演化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然而,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许多头骨化石已经被挤压变形,导致以前的研究人员认为脆弱的半规管没能保存。 “我们使用最先进的3D多尺度多模态成像系统扫描头骨时,惊讶地发现了内耳及其骨骼半规管。我们虚拟重建了精确的半规管结构并与其他现生和化石猿类以及现代人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早期的猿类具有一种与人类双足行走相关的运动方式。同时发现,内耳结构是除头后骨骼外推断运动方式的新证据。”论文通讯作者倪喜军教授解释说。 研究团队使用进化树来分析和比较半规管的形态,确定了猿类运动演化的几个关键节点。倪喜军表示,该研究提出了人类双足行走的三阶段演化过程。首先,最早的猿类具有长臂猿式的运动方式。其次,猿类和人类的中新世祖先演化出与禄丰古猿相似的运动,结合了攀爬和跳跃、前肢悬挂、双足行走和四足行走。最终,这种禄丰古猿型的运动方式演化成为人类的双足行走。这一发现为理解人猿演化关系提供了新证据。 (受访者供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家统计局:前两月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
- 迷航2天!日籍帆船嘉義外海突故障 布袋海巡隊緊急救援
- 印度停止审批转基因或含转基因原料的食品
- MLB/張育成雙安又盜壘! 攜手吉田正尚率紅襪大勝釀酒人
- 石棉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组完成样方1080个
- 大甲媽遶境起駕出事!1志工下車跌倒遭撞不治
- 基隆3層樓鐵皮屋大火! 1女逃生不及命喪火窟
- 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 利率達22年來最高水平
- 甲基纤维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三)
- 新品推荐丨BNCC麻疹病毒RNA标准品
- 戮力前行 共克时艰 陕西市监人奋战在抗疫一线
- 北京两场高招联合咨询会将于3月30日开启
- 跳动生命 舞出健康 退休不退岗
- 新城亿恒房地产开发公司售楼处装人脸识别系统遭罚款
- 日本三次市第七次少儿友好访问团来到雨城区
- 神十八、神十九航天员乘组拍下天宫合影
- 企业拒招有过劳动仲裁经历的人员引热议 你怎么看?
- 两户家庭两美德 文明春风吹暖社区
- 文彬離世!ASTRO成員急回國合體守靈 親妹妹團體行程全取消
- 本周冷空气活跃多地气温震荡中回升 南方仍多阴雨天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