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毛姆文學課》導讀:因著個人閱讀偏好,讀者可以進入不同的毛姆世界,這正是本書迷人之處

文:孫戈

【導讀】看《毛姆文學課》的毛姆姆世一種角度

《毛姆文學課》成書於一九三八年,毛姆時年六十四歲。文學此前,課導他寫作這本書斷斷續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讀因讀偏的毛最終在他計畫的著個者可正本印度之行前完成。

「偶爾瞥一眼《泰晤士報》的人閱人訃告欄,就會意識到六十多歲已經是好讀很不健康的年紀了」,所以,進入界這使「一生的不同工作有個圓滿的結尾」驅動了毛姆寫完這本最終取名「總結」的書。只是書迷毛姆大概沒預見到自己此時才剛過完人生的三分之二。這時去做「人生總結」似乎早了些。毛姆姆世但如果不從時間上考慮,文學而是課導從總體上來看毛姆豐富的著述:

以《毛姆文學課》為界,此前的讀因讀偏的毛一九三二年,《謝佩》(Sheppey)結稿,著個者可正本毛姆就此封筆共創作了二十九部的戲劇;三部遊記中的最後一部《客廳裡的紳士》(The Gentleman in the Parlour)也已在一九三○年出版。而一九三八年之後,毛姆計著有長篇小說六部(共二十部),短篇小說集兩部(共九部),以及隨筆七部(共九部)。可以說,毛姆在此時已經完成了一生中幾乎全數的重要作品。要在這時總結一下,倒也合理。

透過本書,毛姆嘗試理清,「在生命歷程中,特別感興趣的事物與想法」,但毛姆說自己的這本書「既非自傳,亦非回憶錄」,也「無意赤裸裸地袒露心跡」,所以書中並沒有私密性的內容。

概括言之,職業生涯和知識教育是全書的兩大主題,穿插作者個人化的哲學思考。

職業生涯自然是寫作,因為毛姆的一生也就是寫作的一生。寫作之於他「像呼吸,是一種本能」。書中,毛姆羅列了他關於寫作的諸多觀點。比如:

寫作目標:「清晰、簡潔和悅耳」是自己的寫作目標,而寫作戲劇的祕訣是「緊扣要點,能刪則刪」,為此他決心「摒棄浮華辭藻,用盡量直白、不矯飾的方式寫作」。

職業作家:精巧的藝術和傑作都需要艱苦努力(毛姆自己便是這樣做的)。作家需要靈感,但「只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尋求滿足才是保險的」。精神上的自由是作家得到的最大獎賞。

作家應當被供養。成功會困擾職業作家,甚至毀滅作家。

創作論:戲劇有現實性,影響觀眾的是基本又普通的觀念。戲劇要感受而非評判。依賴於時代的風氣而不是深層次的人性需求,這類次要藝術只會短暫存在。事實要服從人物的邏輯。寫作技巧不如主題重要。

除寫作的觀點之外,毛姆還對眾多知名作家發表了個人評價,比如,他認為易卜生「是過去百年來所見的最偉大的劇作家」,但其「創造力貧乏」;蕭伯納「是位極有技巧的劇作家」,但他「對今日之英國舞臺的影響一直是有破壞性的」,因為他的觀念表達沒能跟上時代;史威夫特雖然「明晰、簡潔明了、自然流暢、毫不做作」,但「無法激發人的感情,也不能刺激人的想像」;而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身上的「抒情的特質,在他溫柔地迸發著火花的散文裡唱響」。

寫作之外,毛姆還在書中概述了自己的哲學和宗教觀念,對生命的價值和宇宙的意義進行探尋,結論是「生命並無理由,亦無意義」。毛姆從少年時代就被宗教吸引,後來更是覺得「形上學從不讓你失望。你永遠也抵達不了它的盡頭。它和人的靈魂一樣多姿多彩。它偉大,因為它所探討的完全是知識的總和」。但毛姆對哲學家也不滿意,因為並非所有哲學家都是好的作家,其結果就是哲學家彼此也無法互相理解。毛姆用對真、美、善的探討結束全書,並給出結論:「每個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其天性和職分。」

以上兩部分內容佔據了《毛姆文學課》的大部分篇幅。此外,雖然毛姆無意袒露心跡,但書中還是免不了自我剖析。比如,他說自己「有敏感的良心」、「曾在這一生中做了某些無法全然忘記的事」;儘管「多次身陷愛河,卻從未體驗過作為回報而被愛的幸福」,等等。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無法繞開,那就是關於毛姆的文學地位。如前所述,寫作《毛姆文學課》時,毛姆已經完成了自己絕大多數的重要著作,《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和《剃刀邊緣》等小說代表作在世界各地深受好評,作品也被譯成各國文字,戲劇和小說以及各種改編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名望和財富,說他是他那個時代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並不為過。

但關於他的文學地位,始終存在著極為不同的看法。分野主要在英國國內和國外。包括法國在內,毛姆在各國受到廣泛的尊重,比如一九三五年因其文學貢獻頒給他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但在英國國內,毛姆卻受到了知識階層的故意漠視,不僅被有影響力的文學報導忽略,主要的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學者也幾乎不提他的名字。以其受歡迎的程度,《牛津引語詞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直到一九五三年版才將其收錄。

這樣的漠視其來有自,正統知識階層認為,毛姆的故事不夠深刻,始終缺乏創造力、想像力和天賦,所以他只能吸引具有中等文化素養的人。除了對於其資質的爭議,毛姆的成功以及伴隨而來的財富,當然還有他奢華的生活方式,也都是讓高冷的小眾知識分子反感的原因。在《毛姆文學課》一書中,毛姆也就自己的文學地位發表了看法。總而言之,他「對自己的文學地位沒有幻想」。他也多次說過自己處於二流作家的最前列。

不過正統之外的知識分子都認可他是偉大的職業作家。喬治.歐威爾就認為「毛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現代作家」,雷蒙.錢德勒說「他的情節冷靜、致命,對時機的把握完美無缺」;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稱讚說「我不知道還有哪個在世的作家能如此自如地駕馭作品」;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也表達了對毛姆作品的讚賞。這些都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毛姆的成就。

《毛姆文學課》在出版之後,公眾對其看法不一,但多數人的興趣集中在其職業生涯的回顧上,特別是關於寫作的部分,不僅切中肯綮,也因為結合了個人的經驗而顯得真誠,這一部分不僅對廣大公眾而言可讀性很強,對專業作家也很有啟發和參考意義;但其宗教思考,尤其是關於真美善、上帝及永生的探討,則沒能引發廣泛的興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