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小說】吳爾芙《歐蘭多》導讀:希望我們永遠能透過閱讀穿梭時空,體驗雌雄莫辨的心靈與滿足

文:李根芳(師大翻譯研究所教授)

雌雄莫辨的小說希望心靈,開啟多元價值的吳爾可能

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來閱讀吳爾芙的《歐蘭多》(Orlando: A Biography),這部作品都稱得上是芙歐本奇書。一方面它是蘭多靈與一部傳記,以英國歷史為背景,導讀的心個人自我成長歷程和國家大歷史互相唱和,們永莫辨滿足映照出自我與家國的遠能閱讀繁華起落;另一方面又大量穿插著虛構與幻想,把性別轉變及縱橫數百年長生不老的透過體驗神話傳說,交織成一場跨越時空與性別的穿梭雌雄華麗冒險。

故事的時空主人翁歐蘭多生於十六世紀的英格蘭,祖先是小說希望為英國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的顯赫家族。十六歲的吳爾他受到伊莉莎白女王的鍾愛,被召入宮中備受恩寵,芙歐後來他愛上俄羅斯公主莎夏,蘭多靈與卻遭她欺騙遺棄。導讀的心他過了一段放蕩的生活之後,將全副心力專注於文學創作。此時一名來自羅馬尼亞的貴族對他窮追不捨,因此他請求出使土耳其,表現相當傑出。但在當地一場戰亂中,他陷入昏睡,突然醒來後,三十歲的他搖身一變成為女性。

這時她放下一切榮華富貴,融入吉普賽人的生活,到處流浪。然而,她對文學創作始終不能忘情,對大自然的熱愛更是與吉普賽人的信仰有所衝突,於是她決定回到英國。此時已經是十八世紀,英國宮廷對貴族女性的約束限制與前大不相同,她不時得喬裝成男性,才得以獨自外出,享受行動的自由。她雖歷經數百年的歷史,但卻永遠維持二、三十歲的容顏,到了二十世紀,此時三十六歲的她甚至結婚生子,並且出版了詩作,得到文學獎的肯定。

小說主軸是吳爾芙以情人兼至交薇塔.塞克維爾-維斯特為主角所創作的傳記。作品完成後,她題獻給薇塔,並在作品裡附上多幀薇塔及其祖先的照片,薇塔之子奈及爾.尼可森稱這部綿延三百多年歷史的傳記是文學史上最長、最迷人的情書。吳爾芙用慧黠嘲諷的筆調,寫下歐蘭多縱橫數世紀的英國歷史,經歷男身、女身的生平故事。她參考了塞克維爾-維斯特家族史,把薇塔祖先的豐功偉業也寫入了這本傳記,因此在前幾章,吳爾芙除了描述薇塔十幾歲的生活,也把她的男性先祖的事蹟一併記下。

薇塔本人的世界非常多采多姿,她是作家、貴族、旅行者、女同性戀者、母親、外交官的妻子等等,所以為她作傳,以描繪一個人的多重身分認同,真是再恰當不過。既然是傳記,免不了涉及歷史、記憶、個人與群體等大命題,如誰的生命值得記錄?如何書寫才能捕捉真相?吳爾芙作為一個深刻的作家,當然也會思考這些問題,加上為女性作傳,在過去畢竟少見,因此本書就顯得別具意義。

英國學者瑞秋.鮑比(Rachel Bowlby)便指出這部作品是吳爾芙的炫技/玄機(showing “off”)之作,一方面展現其博學多聞,嫻熟於英國史及傳記書寫的背景,另一方面則是跳脫她慣有的意識流及特具詩意、略帶哀愁憂鬱的沉重風格,以諷刺戲謔筆法大開讀者與文學家的玩笑。雖說是以傳記形式面世,但她又對這種文類極盡調侃之能事,也對史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不斷嘲弄戲仿。若再加上她父視是以編撰英國兼具正史及經典地位的《全國傳記辭典》而著稱,那麼她對這個文類及歷史、傳記作家的嘲諷,顯然還具有強烈的挑戰父權的意味。

這部作品是漫漫情話,傾訴了吳爾芙對薇塔的滿腔愛意,但也是嚴謹的批評之作,針砭傳記寫作的謬誤和史學家、學者的故作正經。正如吳爾芙日記裡寫道,《歐蘭多》是隨興而作,「我要樂趣、我要奇思幻想、我要(這可是認真的)賦予事物戲謔的價值。這樣的情緒縈繞著我。我想寫個故事,在同個脈絡裡,既可談劍橋大學紐恩女子學院,又可談女性運動。」《歐蘭多》絕對是部有趣新奇的傳記,帶領著讀者跟隨主人翁一同穿越三百餘年的時空,經歷忽男忽女的變身冒險。

那麼,在這部作品出版迄今近一百年的今天,女性運動經歷了數波革命,性別平權也在近世獲得更大的支持,性別與性取向等議題歷經大鳴大放,無論是女性地位或是性別身分認同,都可看到長足的進步。在小說中,歐蘭多奮力爭取的財產繼承權和女性經濟獨立等議題,如今在各地大都有了改善。普遍說來,舊有的性別框架已被打破,男女兩性二元對立已由LGBTQ7取代,成為新的性別身分認同,歐蘭多的華麗變身在這個多元價值的時代,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論者指出「雌雄莫辨」(androgyny)這個概念在吳爾芙的作品裡地位不容小覷,例如,在《自己的房間》裡,她用各式隱喻帶出其重要性,在《歐蘭多》裡,她則是用詼諧戲耍、幾近無厘頭的方式來展現。例如,歐蘭多剛嫁給薛爾梅汀時,他們有聊不完的瑣碎話題:

「你確定你不是個男人嗎?」他會焦慮地問道,然後她會像回聲一樣應道,「你確定你不是個女人嗎?」然後他們就會毫不遲疑地互相證明。他們對對方如此善解人意感到驚訝,他們也很吃驚地發現原來女人像男人一樣地包容且直率,男人像女人一樣奇特而細膩,然後他們又立刻來證明彼此的性別。

無論是在心理上或外表上,吳爾芙都刻意地突顯這種男女不分、雌雄莫辨。若以英文「androgyny」的字根來看,此字源於希臘文,分別是由「andros」(男性)和「gyne」(女性)所組成,它的意思並非在生理上同時具有雄性和雌性的特徵,也並非指雙性戀或同性戀,對吳爾芙而言,它意味著更完整的個體,從浪漫主義詩人柯立治所主張的「雌雄莫辨的心智」(androgynousmind )得到啟發,她認為這是創作的理想與最高指標。唯有如此的心靈,才能創造出偉大的作品。在吳爾芙眼中,莎士比亞、雪萊等人便是具有這種「雌雄莫辨的心智」,因此成就了最優秀動人的文學創作。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