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李登輝百歲冥誕的思考:世上再無李登輝,或者說,人人都可以是李登輝

文:江昺崙

2023年1月15日,李登李登李登是輝百輝或輝前總統李登輝的百歲冥誕。李登輝留給台灣許多精神上的歲冥思考世上遺產。特別是誕的都當下這樣的時局——民進黨地方大選慘敗,中國併吞台灣機會大增的再無者說情形下,李登輝的人人思想,特別值得當下台灣人參考。李登李登李登

外來獨裁者仍有兩項貢獻

我們先不厭其煩,輝百輝或輝再度強調李登輝在台灣史上的歲冥思考世上特殊性。話說將政權交給李登輝的誕的都蔣經國(1月13日是他的忌日,逝世35年),再無者說其實算是人人台灣歷史上執政成績數一數二的外來政權獨裁者,也是李登李登李登第二位有意識到自己會葬身台灣的外來領導者(第一位是日本時代的明石元二郎,死於台灣總督任內,輝百輝或輝遺願是歲冥思考世上葬在台灣)。

蔣經國對台灣最大的貢獻,最主要就是改變蔣介石的國策,把當時台灣的「軍事總動員體系」,悄悄調整以基礎建設為優先的模式,例如歷史課本經常提到的「十大建設」以及李國鼎、孫運璿推動的科學園區政策,都屬於蔣經國的「本土化轉向」的一環。

特別一提的,李登輝之所以在1970年代初期成為政務委員,也是因為蔣經國希望調整農業政策,將軍事總動員體系下剝削農民的政策(如肥料換穀等),調整成穩定農村發展的政策。而李登輝農業經濟的背景,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農業政策的研究,被蔣經國視為改變農業政策的不二人選,因此李登輝以專業農經學者之姿,躍入黨國權力核心當中。

蔣經國第二大貢獻,就是拔擢李登輝。1980年代時蔣經國身體越來越差,但因為蔣答應美國人不再讓蔣家人接班(蔣萬安是人民選出來的不算),所以每個人都各自盤算誰能成為獨裁政權裡的接班人,李登輝大概是權力核心當中最不可能的一位。

當時不少人認為同為本省菁英的林洋港上位的機率也很大,但當蔣經國宣布李登輝為副總統的時候,確實跌破了眾人的眼鏡。一直到李登輝坐穩國民黨主席位置之前,大多數權貴還是認為他只是過渡人選。

追思李登輝(1)Photo Credit: 中央社
適逢前總統李登輝百歲冥誕,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15日赴五指山追思。 (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傳真 112年1月15日

李登輝格局遠高於其他本省菁英

當然以結果論來說,李登輝的政治格局遠在林洋港等人之上。比方李登輝並沒有經營家族政治,但林洋港家族在南投的勢力卻代代相傳,包括林洋港本人、他弟弟林源朗,姪孫輩的林明溱都前後擔任過南投縣長,三代共21年。而目前林洋港的長孫林儒暘,2022年也選上南投縣國民黨籍議員,競選過程中不斷打出「阿港伯唯一傳承」口號,家族影響力不言而喻。

由此可見,李登輝與林洋港,雖然政治之路十分類似,都先後擔任過台北市長及台灣省省主席,但因為蔣經國不喜歡林洋港的政治經營風格,所以才讓李登輝得以出線,不得不說是蔣經國慧眼獨具之處。

這裡額外說一個小故事,全台灣僅有一條路以李登輝來命名(淡水的登輝大道只是「俗稱」),這條「登輝路」就在南投縣草屯鎮旁的山坡上,筆者之前在南投工作時,還不時騎車經過。

原來1990年代的時候,草屯鎮長為了支持省長宋楚瑜,原本要把當地一條新開的路名為「楚瑜路」,後來據說宋楚瑜推辭美意,而當地人覺得用台語念「楚瑜」很像「滑去」,感覺這條路會很容易摔車,所以乾脆就改成「登輝路」,一直用到今天,算是李前總統另類的「政治遺產」。

前總統李登輝已經過世兩年多,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討論他的精神遺產,都還可以作為當代政治思想的參考。李登輝從蔣經國手中接下一個威權體制領導者的職務,但他沒有濫用手中的黨國權柄,反而透過漸進改革的方式,為21世紀台灣法治民主奠定了基礎。

日本跨黨派議員赴五指山 向李登輝致敬Photo Credit: 中央社
日本跨黨派參眾兩院議員組成的「中華民國國慶日本國祝賀團」9日赴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向前總統李登輝致敬。(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傳真 111年10月9日

李登輝、彭明敏、史明各用其方式點亮台灣

《思想坦克》蔡其達主編與我分享,他認為李登輝有點像是義大利「建國三傑」的綜合體(馬志尼、加富爾、加里波底)。我則是想到,其實建國三傑的角色,也很像戰後同世代的彭明敏、史明及李登輝三人,分別代表理念思想、革命行動及體制內改革三種路線。

他們都生長於1920年代,接受了完整的日本教育,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正好在唸書,戰後又遭逢內戰及二二八事件,他們的青春歲月,恰是台灣最動亂的1940年代。他們都有著極其堅韌的意志,以及深厚的思想底蘊——但他們三條路線其實是相互交錯的,請原諒我將這三位可敬的先賢並列在一起,他們生前雖有線上的歧異,但我相信他們的行動路線終究會在未來一點上交會。

李登輝與同時代國民黨的台籍官僚,最大的不同是,他擁有十分深厚的思想底蘊。在其秘書李靜宜的回憶錄當中,不斷述及李登輝對於京都學派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的熱愛,甚至還印了幾篇西田先生的文章,發送給各機關首長閱讀。

而李靜宜為了書寫相關文稿,硬是把西田先生的書都看了一遍,獲得了李登輝大大的讚賞,鼓勵她繼續閱讀下去,深入理解西田先生講的「場所理論」是什麼意思(到底是總統還是指導教授?)。

甚至最後李靜宜的博士論文的架構,也是以西田幾多郎、卡萊爾及新渡戶稻造等李登輝最喜愛的幾名哲學家為基礎。從這個側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李登輝之所以是「李登輝」的原因(但括號內「李登輝」不是一個固定的、具體的李登輝,它只是一個「價值上」的李登輝)。

雖然台灣的先賢尚未無法完成建國的志業,但台灣要建立一個新的公民民族主義,一直是無法一步到位的,需要好幾代人接力完成。二戰後全世界殖民地都發起獨立運動,但台灣意識遲自1920年代才剛萌芽,在二二八事件前後,初生的獨立苞蕾就被國民黨揉碎。

台灣人意識從無到有,從思考到行動、是需要所有台灣人耗費數十年甚至百年,不斷接力完成的,這樣的傳承不是具體的利益,不是像林洋港家族傳承的派系結構那種,而是李登輝、史明及彭明敏等人抽像的價值觀,並實踐在日常生活當中。台灣才能繼續前進。

p0jc2sus9h74lcclsli40tmv0jq3d5Photo Credit: 中央社
總統府官網以「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生命之旅與臺灣民主之路」為題,發布許多珍貴照片,圖為1985年獲頒一等卿雲勳章,李登輝的父親李金龍(前排右)觀禮,與時任總統蔣經國(前排左)握手。(總統府提供)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傳真 109年9月15日

重讀〈賤民宣言〉啟發靈感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