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 明确5种减重治疗药物
近年来,肥胖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症诊治疗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南年新型减重药物频频问世,引起不少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版发布明关注,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确种“减肥神器”。 日前,减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药物这是肥胖首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在药物治疗方面,症诊治疗《指南》明确了目前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南年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的版发布明5种药物,包括奥利司他、确种利拉鲁肽、减重贝那鲁肽、药物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肥胖除奥利司他外,其余4种药物均为GLP-1类药物。 “《指南》最突出的部分之一,就是明确了这几种GLP-1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肥胖症,让肥胖症有更多药物可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周后德说。 《指南》详细列出了这几种GLP-1类药物的禁忌证。周后德说,这类药物有一些普遍的禁用人群,比如患甲状腺髓样癌或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的人群、患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的人群等。GLP-1类药物还有一些常见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因此胃肠道功能不良或出现肠胃病症状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此外,易过敏体质人群、重度高血脂人群等也要慎用此类药物。 《指南》特别提示了利用减重药物治疗肥胖症可能出现反弹风险。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到GLP-1受体激动剂停药后的减重效果,结果均显示停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反弹。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治疗肥胖症,改变生活方式都是最重要的,不能从心理上认为有了药物治疗就万事大吉了。”周后德说,即便使用药物治疗,也要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体重进行管理,否则患者停药后可能失去对饮食的自主控制,导致体重反弹,甚至体重可能超过用药前的水平。 另一个可能造成体重反弹的原因是药物误用。周后德介绍,GLP-1类药物治疗肥胖症的维持剂量远大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剂量,但如果一开始的使用剂量过大,就会使人体对此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因此,患者在实际用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适应。例如《指南》中写明,司美格鲁肽起始剂量为0.25毫克,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维持剂量为2.4毫克或1.7毫克每周一次。 除了药物治疗,《指南》还列出了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等一系列治疗肥胖症的方法。其中关于力量抗阻训练、有氧耐力运动,以及饮食模式等内容,也能为公众提供具体直观的指导。 “从《指南》中我们还可以获得很多提示。”周后德举例,比如肥胖症的心理干预方式中就包括互助团体支持,鼓励患者参与互助小组或支持团体,构建良好的社区支持网络,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坚持治疗的信心。 “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确实很难。人们在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时,最好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既可以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也可避免因社会孤独感而增加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辅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周后德补充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安顺场将亮相央视《中国古镇》
- 全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 全县农田水利兴修现场会召开
- 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机器人科普竞技活动展现科创热情
- 【网络中国节·中秋】学做月饼迎中秋
- 水稻丰收季 学生学知识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枞阳县委员会委员增补名单
- 画家罗石为第二故乡汉源捐画
- 枞阳县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座谈会召开
- 年销千万元,安徽枞阳大闸蟹借力新电商“爬”上全国消费者餐桌
- 拒绝家庭暴力 共筑幸福家园
- 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 枞阳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达省级传播阻断标准
- 省城知名专家现场义诊
- 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工业投资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工作动员会召开
- 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专项督查组到石棉县督查
- 安徽玉堂雨具公司开展公益助学活动
- 市科技局来我县调研高层次人才团队工作
- 【暖民心 见行动】老年人看诊就医更便捷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