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多措并举上好体育这节“必修课”
千龙网北京 5月20日讯 操场上,必修课学生和着《孔子曰》的北京古风音乐,挥舞着手中的市多七彩跳绳;“一、二,措并一、举上二……”拔河比赛绳子两端的好体同学们拼尽全力;攀爬架前,围满了跃跃欲试、育节准备运动的必修课攀爬小健将……大课间,北京市各中小学各展所长,北京校园里涌动着浓厚的市多体育氛围,而大课间的措并丰富多彩只是北京市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缩影。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举上课后服务时间更多用于体育运动,好体保障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近年来,育节北京市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修课深入推进“双减”,以体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以身心健康为突破口促进五育融合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学校体育真正做到区区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比赛、人人都参与。体育锻炼正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孩子们身体更好了、笑容更多了…… 坚持评价牵引 “小胖墩”“小眼镜”变少了 “改革的目标就是崇尚快乐体育,以体育人,促进未来一代健康、快乐,成长为国家、家庭的栋梁和中坚。”2021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现场考试,总分值由原来的40分增长为70分,计入中考总分。其中,过程性考核40分、现场考试30分,现场考试项目由原有的8选3增加到22选4。自此,北京开启了体育评价改革滚动实施的序幕,今年将实现第一周期的闭环。 “过程性”是此次体育评价改革最突出的特点。体育评价改革在过程上做了“加法”,增加了分值、延伸到小学;同时在标准上做了“减法”,执行国家体质健康“达到良好即满分”,用“健康标准”衡量和评价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和家长通过达成满分目标建立体育信心、养成锻炼习惯。“我们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兴趣需求,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公平性,考虑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市教委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 以考试评价为牵引,《评价方案》的发布为北京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经过近3年的改革攻坚,校园的活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改善了,学生的身心更健康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了。 记者了解到,北京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2021年至2023年,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逐年递增,2023年较2021年提升超过6%。市卫健委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显示,202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率较2022年下降1%。体育评价改革已经成为引导孩子们走向运动场、家长们重视孩子体质健康的重要助推器。 坚持面向人人 丰富校内体育供给有“妙招” 课后3:30的延时服务中,校长、班主任、体育老师和其他老师配合起来,营造全校体育与健康运动的氛围;学校进一步增加每天的体育运动时间,让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更高,让全员的参与率更高,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资源……北京各区、各校“妙招”频出,不断丰富校内的体育供给,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为了让各中小学校能够“开足”“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北京市教委开展体育“场景式”育人培训,基于“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开发晨跑、课间微运动、大课间体能健康操、课后服务体能挑战赛、家庭体能锻炼、体测日体能模拟赛六大主题150个微案例,设置了学校走廊、家中客厅、放学路上等场景,不断丰富一日体能场景,让体育锻炼融入每日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北京市多年来持续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各区各校因地制宜设计推广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在提升体质健康、改善体育课堂、开展全员比赛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突破。 西城区启动“跳动校园”中小学跳绳系列活动,以跳绳等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作为突破口,突破场地和空间限制,形成“人人会跳绳、班班有比赛、家庭齐参与”的运动氛围;海淀区每年开展中小学校园足球超级杯赛和学区联赛,并广泛开展足球社团、足球班级联赛、足球嘉年华等多项活动;石景山区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活动,覆盖到全区所有中小学,让学生们“玩儿好”大课间;密云区坚持全员跑步15年,集体跑步已成为中小师生每日的必修课;延庆区持续普及校园足球,40所中小学全部开设足球课程,并纳入课后服务内容,组建班级、年级和校级足球队,实现校园足球普及全覆盖。 “我们不仅是‘一校一品’,甚至着力打造‘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文化。”东城区教委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东城区每年开展20余项区级阳光体育赛事,覆盖全区90%以上学校的万余人次学生,建立校级、年级、班级联赛机制,开展“班班赛,人人赛”。 在现在的北京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中小学生们锻炼的身影,他们在阳光下奔跑,在运动场上比拼,彰显青少年的别样风采。 坚持以体育人 孩子得到多元发展 北京市京源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组成班级方阵,伴随着音乐,进行花式跑操……“跑步属于有氧运动,课间时段出出汗,对于中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调整状态很有帮助,让同学们们的身体、心理得到双重锻炼。”学校体育组组长冯雪超说。 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既是家长的期待,也是育人的目标和社会的期待。当前,北京把体育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支点,通过健体实现强心、实现高质量育人。 “我们希望孩子们将来无论是一名教师、医生、科学家或是普通市民,他的身心是健康的,遇到问题挫折能够敢于直面、乘风破浪。”市教委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赛事融合是北京市体教融合的突破口,目前北京正逐步推广班级赛,以班级建制为基础组建比赛队伍,今年将实行全市中小学体质健康和足球班级赛,同时也支持各区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级赛。“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参加到比赛中,不仅让身体得到锻炼,也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更希望他们能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坚持普及提高相结合也是北京市体育教育的重要特点。据了解,目前全市共建设北京市冰雪特色校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199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371所,和国家级、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形成整体优势。和市体育局共同遴选、推荐昌平区、延庆区作为足球人才培养试点区。建设中小学金奥运动队56支,支持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不断为学生们提供更高、更大的体育运动平台。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体育锻炼不仅发生在学校里,更渐渐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大兴区联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实施“兴娃”“燃卡”“亲子”三大计划,号召全员健身;平谷区推进阳光乐跑“5公里计划”,成立家庭乐跑团,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我和家长一起乐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在主动锻炼的学生多了;社区里和父母一起锻炼的学生多了;社会上运动场馆里的学生多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强了;家长和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强了。”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甘露园分校校长辛洪涛说。 无体育,不教育。下一步,北京市将强化课程实施,在融合创新上下功夫,从课程、师训和督导角度共同发力、改善体育教学,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提升锻炼实效;拓宽实践平台,在整合提质上下功夫,引导做好体育班级赛、保障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体育比赛活动的机会;强化家校协同,在合力育人上下功夫,积极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推动体育教育理念、科学运动方法进入家庭,协同市体育局等有关部门将体育培训机构治理和学校教育改革同向同行,不制造焦虑、减轻负担。“我们要回归教育、回归初心、回归学生获得。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诊断和治‘未病’。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市教委相关工作负责人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快速进样系统在食品中镉含量ICP
- 愛狗正邪定分界——《禁室殺戮2》、《惡煞》、《糖魔怪客》與超級反英雄的怒火(上)
- 《香港釣太郎》:常見魚類指南——烏頭常在岸邊「遊憩」、黃腳鱲「釣完又釣」⋯⋯
- 撐起「空拋之城」的移動重砲,洛杉磯快艇隊史最強射手J.J. Redick
- 被困“孤岛”受灾群众不孤独
- 在紓緩病房交流學習過後
- 《意見不同,還是可以好好說》:「我們有投票的道德義務嗎?」我得到了各式各樣的回應
- 【書評】《最華麗的劇場型犯罪》:官僚本位主義就是警方偵辦「固力果森永案」最大的難題
- 北京朝阳积极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检查
- 學會「簡報設計」小撇步,上班族也能做出好看、實用的投映片
- 如何走出「失戀後遺症」,重新拾起找尋另一半的勇氣?
- 好不容易入住自己喜歡的房子,我該加入什麼「社區管委會」嗎?
- 非法穿越为何成了“致命”的诱惑
- 2021金穗獎學生劇情片解析:台灣短片創作悄悄蛻了一層皮,某些成長變化正在發生
- 留美碩士經驗分享:到美國讀研究所總共要花多少錢?
- 能以「都市志工」的身分參與東京奧運,我已經感到相當滿足
- “成就梦想”: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
- FOMC會議重點解析:聯準會縮債即將來到,利率點陣圖透露明年升息?
- 投資新興市場必學六大指標,跟著景氣循環配置股債
- 張亞中搞混本票、支票,還擅自更改票據內容,這會有什麼問題嗎?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