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洪培芸《心理防衛》:當一個人開始扭曲事實並且深信不疑,世界就成為必須逃離的危險,妄想症狀於焉成形

文:洪培芸

扭曲

以「扭曲」事實來保護自己,洪培令人唏噓,芸心焉成但若及早發現,理防其實是衛當有機會面對、調整及處理。個人

我還記得早年在精神專科醫院工作時,開始有位態度親切、扭曲溫和有禮的事實深信世界男性病患。他的並且不疑必須年齡還不到三十五歲,但是成為住院時間卻已經超過十年,他被診斷是逃離妄想症。

在我與他會談的險妄想症形過程中,他的狀於對答切題。他提及他當年千方百計,洪培希望自己能被抓進警察局的芸心焉成經過,發病及住院的原因及始末。

他先是露出羞赧的微笑,似乎怕會被我笑,所以停頓了一下,猶豫著到底是要繼續說,還是乾脆不要說。

也許是我表達出不勉強的態度,還有散發出令人安心及信任的氣質。過沒多久,他就娓娓道來。

他的整段生命故事,我聆聽下來,縈繞在我心頭的感受不是好笑,而是心疼、感慨和唏噓。

總想著有人要害自己

時光拉回到他二十多歲。他說他天生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及言詞,心事都往肚裡吞,不太懂得情緒調適及抒發,更別說能夠適時適度找人求助。

直到他大專畢業後,正式踏入社會,開始進入職場,需要更常與人接觸,更多社交,來自各方各面的壓力及挑戰更多了。

那段時間,他心中的焦慮及恐懼感日益加深。他總是覺得不安,總是想著有人會來害自己。在職場或生活中,即將有人對他不利。

他就在焦慮、恐懼、猜忌、懷疑、忐忑、不安……反覆折騰裡,沒有一日睡得好,沒有一日能真正放心。

覺得警察局最安全,因此去搶劫

他說想來想去,就是警察局最安全。所以他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廣眾地搶了一位女士的皮包。

不同於其他搶匪,一般人搶劫是為了把錢拿來花,是為了盜取金錢,甚至不惜傷人,然而他不是。

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夠被警察關起來。他只是希望能夠透過觸犯法律,進而獲得進入警察局的機會,藉此獲得被警察保護的門票。

聽起來很荒謬,甚至很可笑,然而這卻是妄想症患者在發病之前,相當常見的想法及情緒內涵,只是各自的故事細節大不相同。

壓抑與扭曲交織

你可以想像,他的焦慮、恐懼、猜忌、懷疑、忐忑、不安……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引發他這些負向情緒的事件,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然而他長期透過心理防衛機制去逃避真正的問題,真正可以處理的層次;可能是性格退縮,需要學習及練習敞開心胸;可能是不善社交,需要學習人際關係及溝通;可能是剛踏入職場,也就是進入新環境初期的適應障礙,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需要友伴及家人的同理及支持,讓自己能夠逐漸提升到適應良好的水平。

然而,他卻選擇了壓抑,因為壓抑是所有心理防衛機制的「基礎」。接著,再透過「扭曲」來進行心理防衛,讓他的被害妄想內容更形牢固、堅不可摧,進而出現相對應的行為。

例如病患所採用的搶劫,其實是為了自我保護;這些荒腔走板、匪夷所思,甚至觸犯法律的行為,就會一再上演。

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其實是極度需要被幫助的人

然而,多數人只會看到外顯行為,進而評價、論斷及定罪;不會明白他內心的運作機制,也看不見完整行為的發展脈絡。

他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其實追根究柢,時間往回推,他是一個極度需要被幫助的人。

心理防衛機制當中的「扭曲」,是指一個人把事實加以曲解,讓它能符合自己內心的需求及動機,屬於精神病性的心理防衛機制。

很常見的表現,就是妄想與幻覺。妄想就是一個人把事實進行扭曲,或是把不存在的狀況視為確實存在,並且深信不疑。

這也讓我們看見,心理防衛機制極少單一運作,而是層層交織,先後出現。

想看穿心理防衛,須先放開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

想要看穿心理防衛,必須首先放開是非對錯,拿掉善惡好壞的價值判斷。但可想而知,這有多麼的難。光是善惡、好壞、是非、對錯的二元對立價值觀,就會激起多數人心中的滔天怒火。如果不先問罪,如果不先施予懲罰,許多人都是憤慨難耐,都是滿腔敵意。

整體而言,心理防衛機制始於一個人遭遇到了難題,帶來主觀心理上的龐大壓力。為了讓這些輕微的不舒服,或者是極端痛苦的感受能夠減輕,或者消失,所以透過各種心理防衛機制,來讓自己好過一些。

然而,絕大多數的心理防衛機制,都屬於不成熟的生存策略。雖然它能讓人暫時感到壓力減輕,免於焦慮;卻也讓人無須回過頭來面對,不用付諸行動去處理真正的問題,也因此,如同有「達摩克利斯劍」(The sword of Damocles)長期懸在那裡,直指你的眉心,時時刻刻提醒你:存在著危險,不要掉以輕心,隨時都要當心,但也永遠不得安心。

使用不成熟的生存策略,就是使用長期下來作繭自縛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確實,無論或大或小的壓力,有預感或毫無預期的變化,都會讓人措手不及。第一時間的直覺性反應就是逃避,每個人都是如此。

暫時性地逃避是為了緩衝,進而找到更有效的問題處理方式,也就是更成熟的生存策略。然而,長時間逃避就會讓「痛苦→逃避」、「壓力→逃避」的反應機制更加鞏固,甚至發展成更難處理,也就是精神病性的心理防衛機制。

心理防衛機制使用久了,會習慣成自然

為了保護自己,心理防衛機制常常好心做壞事。一開始,只是想要壓抑住內心深處的恐懼,不料心理防衛機制使用久了,竟然習慣成自然,也讓思維過度僵化。刺激一出現,立刻拉警報。只想到危險性,一律當成敵軍。

保護自己的方式若非積極迎戰,就是消極逃避。當一個人開始扭曲事實,並且深信不疑,世界也就成為必須逃離的危險,精神病性的妄想症狀於焉成形。

這也讓人不得不感嘆,作繭自縛的心理防衛機制,讓一個人對抗著從心中不斷發芽出來,源源不絕的恐懼。然而,這些恐懼的早期階段,卻是有機會面對、調整及處理。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