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落實大學雙語教育從高中選才開始:如何透過招收IB/AP實驗教育學生來增進全英語授課成效?

文:陳珮芬(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2018年公布的落實「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讓各大學積極規劃全英語授課課程。大學筆者任教的雙語始何P實生來國立中山大學有幸獲選為全國四所重點培育大學之一,因此更是教育不遺餘力的推動。往下延伸到高中,從高才開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中選招收增進 簡稱IBDP或IB【註】與AP(Advanced Placement)等與國外大學接軌的高中學程/課程,是透過少數真正能無縫接軌地接受大學以全英語授課的學生。

IB源自瑞士,驗教育學語授是全英歐洲地區負盛名的大學預科學程,學程精神是課成賦予學生跨學科思考的能力。高中李年的落實修業年限皆以全英語授課,很精實的大學訓練學生發問、解決問題,雙語始何P實生來以及學術寫作能力。教育強調問問題、從高才開反思、回饋、自主學習,很接近教育界提倡的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創新學習。AP源自美國,是為期一年的大學先修課程,學生可自由選擇修讀的科目並參與全球考試,比較像是大學先修課程而不是完整的學程 。

公立高中也有IB學程

很欣慰自2020年起,國内陸續有台北市立西松高中與桃園市立大園國際高中等兩所公立高中成立了獲國際認證的IB學程開始招生,使得以往只存在於國外升學導向的私立中學昂貴學程有了普及的機會。台灣的美系外僑學校和私立高中國際部許多都設有AP課程,IB學程則約十所私校有設立如台北美國學校、台北歐洲學校、高雄美國學校等,兩年前才有上述兩所公立高中加入。有更多的公私立中小學也正在申請IB學校認證道路上,未來國内接受此類國際認證學程的學生將逐年增加。IB學程與AP課程在國内皆為實驗教育之範疇,可以聘請外師來協助授課 。

截圖_2022-08-26_下午12_12_28Photo Credit: 大園國際高中國際事務部影片截圖

大學生的全英課程

可想而知,大學教授與學生對於全英語授課之新措施褒貶不一,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迎向未來的政策,要考慮的是如何使它成功而非繼續推動與否。筆者開授全英授課課程多年,多開設在選修課,因為學生是自願來修課。我開始上課前一定請他們說修習全英課程的原因,每位學生修課理由中,一定包含「想要一邊學習專業一邊增進自己在專業英文上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一項。可見以英語做為學習語言媒介,以及能在工作/ 生活中活用英文幾乎是每位學習者都想具備的能力。

全英課程對授課者充滿挑戰,學校也努力提供增進教學知能的培訓課程供教授們進修。於是我們這些老師們開始在意自己英文說得好不好,同時絞盡腦汁在自己課堂上做許多新嘗試,如情境教學、問題引導、分組討論、學生口頭發表等等。課程進行中教授們常抱怨學生上課太安靜,不擅回答課堂問題,老師唱獨角戲云云。這實在不難理解:高中時管你上課會不會回答問題,只要課本唸得懂,回家努力溫書,答題分數高就夠了,多數學生習慣了老師講課他們聽課的方式,很少有思辯與課堂互動機會。

管理學強調「動機-行動」模式,沒有動機就沒有行動,是很淺顯的道理。於是高中生們到了大學,仍須經過一段時間來調整單向吸收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大學若招收接受過IB或AP訓練的學生,這些在國内受教育但是以歐美教育方式培養的學生,對於大學全英語授課絕對是無縫接軌。

實驗教育與升學

可惜的是,如前所述,IB/AP二者皆屬實驗教育之範疇,IB學生在國内升大學與一般高中生相比十分不利,所以多數選擇到歐美國家留學。IB學校的文憑是被許多歐美的大學認可的,著重學生的思考力、對活動的參與、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憑藉著IB文憑去申請國外的大學是有優勢的,再加上高中階段修讀IB學程並不利於國内升學,使得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英語人才,在大學階段就已外流。

依現行規定,實驗教育學生只要有考學測,也都可以參與個人甄試與大學入學申請,但因為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經過反覆練習學科知識和重覆考試的洗禮,考學測不易獲得高分。選擇實驗教育要面對國内升學銜接的不確定性,因而選擇大學就出國留學者眾多。

以目前的升學制度,只有「特殊選才」管道勉強可以提供IB/AP學生在申請時展現優勢。特殊選才非以學測成績做為錄取標準,而是希望發掘不同領域但具特殊才能或優良行為的學生,以書面審查、口試等方式進入大學。可惜的是,各大學科系提供的特殊選才名額如鳯毛麟角,且多為要求具備國際知名比賽(如: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獲奬者,透過這些設定形成一個窄門,彷彿為超強學科能力者而設,因此由此管道進入理想大學難度也很高。109學年度共有47校提供約1200個招生名額,雖然招生名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110和111學年度,也只有1453和1518 個名額,相較於公私立大學總招生名額約13萬人,特殊選才管道的招生名額只占不到1.2%。

IB與大學全英語授課

在短期,筆者想呼籲各大學提供更多特殊選才名額給接受過IB/AP等教育方式的高中生,將實驗教育之「以英語為主要學習語言」及「新的學習系統」視為不同於傳統學習方式的一項才能。尤其是雙語(中文和英文)國家政策下的重點補助大學,有了這些學生,在執行全英語授課方面,成效必定可以加乘。在長期,我想請各大學及各學系思考,若想發展為雙語國家,大學要招收的是怎樣的學生?偋除以國、英、數等學科做為最重要的篩選標準,納入並重視熟諳雙語學習的學生。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