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3D列印主題設計創作競賽打造全民自造風潮 印向臺灣新未來

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印主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辦理2018 3D列印主題創作競賽,題設邀請對 3D 列印感興趣民眾,計創或具備 3D 建模及設計能力的作競造全造風創客團隊及社會人士,從今年4月起分別針對「品味造型」、賽打「匠心設計」、民自「健康照護」、潮印「智能工藝」四大主題融入團隊創意巧思,向臺並搭配設計的灣新未來培訓課程,協助參賽者製作出 3D 列印模型作品,印主歷經初賽與複賽兩次評審決選,題設在10月4日於「臺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C棟針對今年競賽結果進行頒獎典禮,計創更於現場展示16組得獎作品。作競造全造風

2018_3D列印主題創作競賽12組優等及多組佳作作品_(1)Photo Credit : 關鍵評論網
圖說:2018 3D列印12組優等作品及佳作成果展示空間。
_DSC9851
品味造型優勝作品「療癒小小燈」(圖片提供/關鍵評論網)

資策會服創所何偉光主任回顧此次競賽過程表示,希望協助應用端產業加速實現創新概念,串接臺灣3D列印軟硬體應用和產業體系,進一步帶動3D自造者風氣。今年參賽投稿作品為歷年來最高,總計超過485件,入圍決賽的作品僅為125件,25%的競爭可說是非常激烈;也同時感謝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中詮微動、國航科技、聯造實業、研能科技、新視代科技、以及集盛實業等7家3D列印廠商,競賽期間從硬體端、技術端、一直到材料端的慷慨贊助,也為提升臺灣3D列印產業人才素質與競爭力帶動一個良性循環。

2-2018_3D列印主題創作競賽四組優勝作品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圖說: 2018 3D 列印優勝作品成果展示空間,由左而右依序為品味造型組的「療癒小小燈」、匠心設計組的「游魚壁燈」、健康照護組的「空間感知助行器」以及智能工藝組的「新型三角錐」。

_DSC9627
匠心設計組優勝作品「游魚壁燈」(圖片提供/關鍵評論網)

本屆優勝作品皆切合設計與實用元素,除了符合「設計創新」與「造型美感」,並同時具備「設計可行性與功能性」及「商品化及市場潛力」;打破在傳統製造業中,從設計到生產這樣具有特殊結構的工業零件,往年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製程時間。

獲得品味造型組優勝的「療癒小小燈」來自高雄復華中學的吳彩霞、高泓翔、陳雅菁以及指導老師盧國峯,多色小小燈的電力供給是易取得的鈕扣型電池,更設計簡易的LED燈泡安裝方法,可說是兼具環保及市場潛力的一項療癒小物。匠心設計組優勝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系的蔡佳蓉與指導老師黃士嚴,所創作的「游魚壁燈」背部的斑紋細緻完整呈現3D列印的細膩,在燈光穿透魚鰭下方的空洞散開光束,製造出像是展開透明的鰭,呈現出一種開燈前後的差距感,更別出心裁將關節設計為可動式的,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擺放角度和彎折。

_DSC9729Photo Credit : 關鍵評論網
圖說:在3D列印的握把上方增設按鈕,加入雷射裝置以利雨天或霧天中作為警示;握把前方裝設強力磁鐵,可利用磁力吸取掉落於地上的鑰匙;單手杖側邊增加一個輔助支撐的握力把手,更利於站起;內嵌LED燈,路面照明已利辨識路面障礙物;將單點支撐更改為四點支撐,行動過程手杖不易傾倒。
_DSC9849
健康照護組的優勝作品「空間感知助行器」 (圖片提供/關鍵評論網)

健康照護組的優勝作品「空間感知助行器」為南臺科大陳培展教授、奇美醫院郭進榮主任、奇美醫院林逸峯醫師、南臺科大電機博士生翁瑞侑、南臺科大碩士生陳淑君以及南台科大碩士生王正仁共同完成,他們觀察到市面手杖普遍存在單一握把、單一支撐、單一設計、單一用途,且未有針對個案需求進行客製化設定等問題。這個作品藉由跨領域團隊的討論,依據實際的臨床需求,所結合生醫光機電技術開創多元化的助行器設計。

_DSC9626
智能工藝組優勝作品「新型三角錐」
(圖片提供/關鍵評論網)

智能工藝組優勝作品「新型三角錐」來自臺中市立臺中工業高中陳宥叡、鄧子浤、洪榆絜、阮意雯以及指導老師曾建惟,除結合LED燈,黑夜中閃爍指示更清楚之外,更運用四連桿的原理,以收納為出發,可更便於攜帶。

如何運用3D列印的「創意與應用」才是未來的方向

「任何的產業政策與發展,首重就是人才的培養,要有足夠多且優秀的人才,才有能力創造出未來需求的商品,進而成為經濟成長的動能。今年的競賽成果見證了臺灣自造者不容小覷的創作能量!」經濟部工業局陳佩利主任秘書,日前出席3D列印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活動中,心有所感的說出這段話。近幾年3D列印趨向成熟的技術,不斷創新應用範疇,向全球產業新興科技展現了巨大的潛力,各產業中的設計、原型開發或製造流程,無一不受3D列印技術的進展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何延攬3D列印專業人才,已成為全球企業以創新技術搶占3D列印全球產業鏈樞紐之要害。

_DSC9761Photo Credit : 關鍵評論網
圖說:(左1)經濟部工業局陳佩利主任秘書、(左2)經濟部工業局電子資訊科呂正欽副組長、(右2)資策會服創所林玉凡副所長、(右1)國際知名3D列印設計師陳學建,於活動展示現場中交流3D列印作品。

經濟部工業局攜手資策會設立「FAST Lab創用中心」,建立3D列印創作端與需求端的媒合接單機制,協助創客將「創意作品」打造為「成功商品」。從今年3D列印競賽參賽高達485件的團隊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臺灣3D列印自造者的創意能量蓬勃!明年也期望國內3D列印可結合智慧物聯IoT及AI等科技創意發想,逐步開創更貼近生活照護所需的相關產品,以及3D應用的無限可能。

延伸閱讀

  • 為3D列印打通創意進入市場的最後一哩路
  • 從智能工藝到健康照護 見證臺灣3D列印創作能量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