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为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北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今年经营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体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在2023年开展为期一年的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增信、信用修复提质,北京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今年经营据了解,主体今年以来,开展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对18.1万户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北京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畅通线上线下修复双渠道,今年经营对于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查询的主体,无须提交证明材料,开展简化信用修复材料。信用修复全面压缩信用修复时限。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探索推进“在线申请+数据核查”的修复方式,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零见面”,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良好信用。2023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其中,通过线上途径为经营主体节约“跑腿”时间3100小时。同时,开展多平台行政处罚信息联动修复机制,建立“多口受理、协同处理、一次办成”机制,经营主体可实现“一次申请,同步撤下”,今年以来,已通过数据共享互认为10112家企业修复了行政处罚公示信息。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在年报公示、信用惩戒、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环节,对信用风险较高的经营主体发布信用风险提示和指导。 设置信用惩戒“缓冲期”,对于首次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的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不予执行有关信用惩戒措施或实施相关行政处罚,对因受灾情影响暂时失联的经营主体,可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截至目前,对18.1万户经营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10285户经营主体在缓冲期内主动进行了报送,避免信用受损。 实施公示信息抽查容错,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经营主体一般状态信息有误,或重要信息存在非主观故意明显错误的,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允许修改,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即时信息自我纠错,今年已有693户次主体主动自我纠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跌幅再创新低 我市9月PPI同比下降6.81%
- 美国银行表示美联储量化紧缩对美债流动性构成潜在威胁
- 两市融资余额减少124 04亿元
- 快讯:券商板块午后持续走强华鑫股份等多股涨停
- 一字之差,一场变革:一年内超15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更名
- 港股房地产板块持续走低
- 捷成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136%
- DSCC:苹果2024年有望推出OLED屏11/12 9英寸iPadPro
- 合肥药房出售退烧、抗病毒等药物须实名登记
- 快讯:三胎概念股持续走低
- 快讯:券商股近期反复活跃
- 国家卫建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26例(吉林74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06例
- 安徽首批数据交易所工作站集中授牌_
- 广东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旅游业复工复产复业
- 中信建投:反弹行情已经如期展开一季报业绩是核心
- 宁波至北京火车票暂停发售
- 制止餐饮浪费|江西公布第三批典型案例
- 上交所就寒武纪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事项发监管工作函
- TCL华星2021年盈利增长340%
- 日本气象厅称今后一周或还将发生强震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