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课成为高校“爆款”课 如何破解青年婚恋焦虑?
两位高校爱情指导课教师眼中的爆款大学生婚恋观变迁 婚恋焦虑呈年轻化趋势 婚恋难在我国社会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婚恋焦虑呈现年轻化趋势,婚恋何破在大学校园内,课成婚恋课程成为许多高校学生的为高“救命稻草”。很多高校婚恋相关的校课选修课,一经开设便受到大学生的解青热烈追捧。 教授这门课程的年婚武汉理工大学张晓文老师认为,互联网的恋焦虑发展是婚恋焦虑产生的主要推手,减少网络冲浪的爆款时间,行动起来,婚恋何破与真实的课成世界发生链接是年轻人缓解校园婚恋焦虑、获得幸福的为高唯一方式。 --------------- 婚恋作为人生大事,校课一直为公众所关注,解青也让不少青年为之烦恼。年婚近些年, 关于婚恋的热点议题频频见诸媒体,“剩男剩女”“天价彩礼”“花式催婚”等话题引发广泛讨论,也加剧了人们对婚恋的焦虑。 事实上,婚恋难在我国社会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民政部公布的《2019年民政事业统计公报》,我国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927.3万对,较上年下降 8.5%,结婚率为 6.6‰,较上年降低 0.7个千分点,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数据。 大学校园内,作为与“婚姻”呈正向发展关系的“校园恋爱”无法避免这份催化剂,婚恋焦虑呈现年轻化趋势。当婚恋焦虑悄然爆发时,婚恋课程成为许多高校学生的“救命稻草”。 婚恋课成为校园“爆款”课程 “马上开始,还有一分钟!”上午9点左右,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傅森正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为了能抢到自己心仪的课程,他一早便登录选课系统,在电脑前开始慢慢等待。 当时针指向10点时,他迅速点击“选课”。直到“恋爱必修课”这一课程出现在课表中,他才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我已经盯着这门课3年了,想选它的人很多,不早点准备的话很难选到。”傅森表示。作为武汉大学的一门通识选修课,“恋爱必修课”自2012年设立起,就一直受到学生追捧,成为学校的“爆款”课程。 和傅森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叶维。由于缺乏婚恋知识、对婚恋充满向往,叶维与同寝室3位室友约好一起“抢”课。 她们想要“抢”的课程,是由武汉理工大学职业发展与心理学教师张晓文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婚恋 职场 人格”。 “虽然经历过恋情,但对婚恋还不系统了解。学校这门课程颇具名气,通过上课来学习婚恋知识是很好的渠道。”在叶维看来,通过学习有助于解决恋爱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武汉理工大学,像叶维这样选择“婚恋 职场 人格”选修课程的研究生有1600余人,遥遥领先于其他通识选修类课程。而实际上,慕名前来听课的学生,远不止这些。 “不同于我给本科生上的‘爱情心理学’,研究和讨论亲密关系。‘婚恋 职场 人格’从人格出发,探讨不同性格的人会遇到什么样的职场和什么样的爱情,更有针对性,也更具备实用价值。”张晓文表示。 据了解,“婚恋 职场 人格”和“爱情心理学”的线上课程一样火爆,两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4年,选课人数过百万。其中,“婚恋 职场 人格”获得中国大学MOOC组织评选的2017年度“我最喜欢的MOOC”TOP3,张晓文也获得爱课程颁发的2017年度新锐教师奖。 事实上,婚恋课程的火爆并非新鲜事,早在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便开设了一门“亲密关系与自我成长”,获得学生追捧;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开设“婚姻与爱情”课程,赢得大量人气;2015年,郑州师范学院开设的“爱情心理学”选修课,一经开设即爆满…… 《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大学的恋爱课该教些什么》中提到一组数据:“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028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 这些火爆的数据难免让人思考,为何婚恋类课程如此受大学生追捧? 社会婚恋焦虑在高校扩散 曾修习过“恋爱必修课”的武大研究生陈婉认为,高校婚恋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同学们对爱情的好奇与向往,也可以缓解与日俱增的婚恋焦虑。 在陈婉看来,近些年,关于PUA、出轨、家暴的消息越来越多,一些营销号专门靠挑起两性对立来吸引关注,引起社会婚恋焦虑。这种焦虑也影响到了大学生,这或许是婚恋课程火爆的原因之一。 当社会婚恋焦虑逐渐在“象牙塔”扩散,高校学生不知如何开始恋爱、盲目开始恋爱、不愿恋爱的情况层出不穷。 “刚确定可以读研,爸妈就开始催我找对象了。”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钟芸无奈地说。起初,钟芸以为在理工科学校,恋爱不会是难事,也曾和朋友立下“入学后一定要脱单”的目标。然而,几个月后她发现,遇到合眼缘的她没有勇气主动联系,常常接触的那些同学她又没有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抱着“指不定能脱单,再学习些恋爱小知识”的想法,选修了张晓文老师开设的婚恋课程。 钟芸认为,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被“社会时间”所定义。随着年岁的增长,会承受更多来自父母与社会的压力。“每次看到地铁站墙上贴的‘湖北省硕博相亲’广告,我就会感到心惊。女生对自己的年龄本来就存在焦虑,读研之后,如果还没有稳定的婚恋对象,这份焦虑就会被无限放大。” 和钟芸有同样焦虑的,还有武汉某部属高校的研究生汪晨。“怎么办,我会不会嫁不出去啊”已经成了她的口头禅。汪晨表示,自己的焦虑主要来自网上关于婚恋层出不穷的负面报道。每次看到这些消息,她都会觉得“不相信爱情了”,担忧自己是否能够遇到合适的婚恋对象。 对汪晨来说,喧嚣的社会舆论已经影响了她对婚恋的看法。“我一方面渴望婚恋,另一方面又觉得很害怕。每次看到相关新闻和一些极端的评论,我就觉得就算找到了喜欢的人,也不敢恋爱,更不用说结婚了。” 在过去一年中,湖北某高校大四学生万璟换了3个交友对象。 “在没有更多约束的大学校园中,大家的节奏会变得很快。”万璟认为,现代社会留给大家了解婚恋对象的时间太短,因此恋爱也会更利己。 在万璟心里,恋爱和结婚没有必然联系。“结婚会牵扯到两个家庭,需要考虑许多现实因素,难免让人感到焦虑。但恋爱不一样,就像交朋友、相亲,都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方式罢了。”万璟表示,如果对象会令自己感到焦虑,倒不如重新发展一段关系,只要避开之前遇到的问题,就能暂时缓解焦虑。 婚恋焦虑不仅带来了恋爱的迷茫和盲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焦虑的极端化走向,“不婚主义”“不恋主义”在校园环境中有所滋长。 “与其担心以后的各种摩擦,在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的时代,不谈恋爱是最轻松的生活方式。”这是武汉某高校学生肖琪的“人生格言”。 肖琪觉得,“校园婚恋太幼稚,社会婚恋太功利,既然婚恋会给人带来焦虑,倒不如将之抛诸脑后,好好学习。”相比早年兴起的“丁克文化”,“不恋”成了校园“肖琪们”更为推崇的生活方式。 在肖琪看来,婚恋是除去学习、爱豆、工作之外很小的一部分,并不值得花费那么多时间在另一个人身上,“恋爱的关系会影响未来人生规划,我不想被另一个未知的人束缚自己的人生”。 如何破解青年婚恋焦虑 作为一名婚恋课教师,张晓文发现,高校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开设婚恋课已经10年了,很明显能感觉到,爱情现在好像‘祛魅’了,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没有这么神圣、这么必要。学生们会认为爱情很虚幻,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最后可能也未必得到很好的结果。” 湖北经济学院教师严念慈也有类似的感触。她在学校开设的“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婚姻与家庭”两门课程,吸引了诸多学生报名。其中,一个名为贾梁的学生的自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贾梁将自己的恋爱经历自嘲为“火箭坠毁式”恋爱,即轰轰烈烈地快速开始,又轰轰烈烈地快速结束。“有个女孩第一天和我认识,第二天就主动和我确认恋爱关系,换了情侣头像,在社交平台宣传,却又在第三天将我甩掉。”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贾梁既是“盲目恋爱”的受害者,也是“盲目恋爱”的参与者。“经历了这些后,我对爱情的期待开始退潮,我感觉到混乱、害怕和焦虑。我决定选择报复性交友,和许多女孩子暧昧,直到自己的热度过了,再置之不理。” 对此,严念慈表示,现在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象牙塔里的纯真的慢恋爱渐行渐远,现在的年轻人比10年前更加焦虑。很多学生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他们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更重视婚恋技巧,而不是理论学习,比如学生选课时更关心如何学会谈恋爱,如何觅得良人,如何不被PUA。“这其实和我的课程内容有一定出入。”严念慈说。 在张晓文看来,互联网的发展是婚恋焦虑产生的主要推手。“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人受网络影响最大,个体的自主性、个人意识也更加强烈,在面对恋爱时,往往会持有更多不同的观念,展现出更多元、更个性的一面。”张晓文分析道。 “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互联网带动,现在很多婚恋焦虑源自网络情绪的放大,以及对男女性别对立的渲染。网络对婚姻的负面报道、对孤独经济市场的引导增多,这种焦虑感会使得他们对婚恋的欲望降低。”张晓文说。 她认为,在焦虑心理的支配下,学生会产生对恋爱相关知识的需求,但婚恋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它的发生也绝非电视剧般一场美丽的邂逅决定的,探寻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社会环境赋予压力的影响。 但是,张晓文表示,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异化了某些人性,让婚恋焦虑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可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过分忧虑。因为,追寻爱和归属是人类的本质需求。 青年一代该如何减轻自身婚恋焦虑?张晓文对高校大学生提出建议:“与真实的世界发生链接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唯一方式。减少网络冲浪的时间,行动起来,主动去结识朋友,真诚地与人交往,是缓解校园婚恋焦虑的最佳方法。我们在真实世界获得的链接多一些,在精神世界的焦虑就会少一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涉人物傅森、叶维、陈婉、钟芸、汪晨、万璟、肖琪、贾梁均为化名) 实习生 郑佩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婚恋课成为高校“爆款”课 如何破解青年婚恋焦虑?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6-18 08:38:10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省档案局指导雨城区档案管理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
- 【藝遊嚮導】8/29
- 屏東原鄉3男在父親節強制猥褻女青年,一審各判4年半,可上訴
- 日本用來處理放射性廢水的「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原理是什麼?
- 热心肠郭阿姨 爱做好事不留名
- 《山道猴子的一生》熱議,調查:大專生「無嚴謹紀律管理支出」破8成,符合5項特徵恐成山道猴子
- 賴清德出訪期間謠言不斷,台灣民主實驗室:輿論戰取代假訊息,將成中國對台認知作戰主力
- 【遊戲】《星之海》:像素回合制RPG經典風格傳承,關卡邏輯令人困惑但整體來說值得推薦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腥草芩蓝合剂中7种成分(二)
- 金磚國家峰會南非登場:「金磚國家集團」是什麼組織,為何有40多個國家想加入?
- 随机阅读
-
- 芒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二)
- 男子玩SUP落水溺斃,除了沒穿救生衣、繫腳繩,還犯了另外七個錯誤
- 【專訪】《記憶砌成的石階》作者雪羊:就算只是在家擼貓,閉眼就能重返山林
- 曾培祐《思考馬達》:整理資訊的四種方式,起手式可由「俯瞰型整理法」開始
- 低能耗自旋波信息传输技术实现 有助推动下一代计算系统伊辛机发展
- 【遊戲】《星之海》:像素回合制RPG經典風格傳承,關卡邏輯令人困惑但整體來說值得推薦
- 心理師看《山道猴子的一生》:主角把「理想我」當成「現實我」,千錯萬錯都是they的錯
- 《不斥責、不讚美、不命令,工作竟然變順利》:告訴年輕部下如果真覺得不行,就要說「我做不到」
- 芦山县国张中学 获赠72万余元的教学设备
- 俄將戰術核武運至白羅斯,波蘭批破壞北約安全架構,美大使館促公民立即離開白羅斯
- 《麥肯錫經典工作術》:當我們需要實踐一個長遠的目標,應該具備「逐步逼近」的思維
- 金磚五國再添六國,反應「全球南方」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不滿
- 宝兴县人民检察院刑事和解彰显法律人性化
- 原始、粗曠的建築工業風:為什麼會在20世紀崛起?又為何受人歡迎?
- 《把手伸出宇宙之外》:想像如果我們把手伸到了宇宙外,會怎麼樣?
- 《八尺門的辯護人》:語言的權力、血統的原罪,死刑這面鏡子究竟映照了誰?
- 主播为何热衷拿地买楼?
- 《山道猴子的一生》也略懂斯多葛哲學,為什麼作者要引用奧理略、塞內卡語錄?
- 加州植物專家解密「屍花」巨花魔芋,讚台灣蘭花栽種技術世界第一
- 武俠在台灣的落寞:現在的年輕人不讀金庸、古龍,真的是因為文化程度低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