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陶榼子制作技艺复活 已传承六代
榼子制作是百年最具青岛特色的地方工艺,制作材料有木质、红陶活已黑陶和红陶,榼制其中红陶榼子是作技民间收藏最稀少的。随着木质榼子和黑陶榼子相继入选省级非遗,艺复红陶榼子的传承出处却一直是个谜。近日红岛经济区开展“文化寻根”活动,百年在河套大涧社区找到了红陶榼子的红陶活已传承人,也给这项消失了20多年的榼制百年技艺找到答案。 始于太爷爷已传承六代 昨天上午,作技记者在村民的艺复引领下来到大涧社区居民李义勤家,62岁的传承他制作红陶榼子已有40多年。李义勤说,百年清朝年间,红陶活已自己的榼制太爷爷曾到莱阳一带的窑厂当学徒,学会了红陶制作技艺。回来后,太爷爷就将这门手艺传授给李氏族人和村民,到他儿子这一代,已传承了六代百余年。 大涧村原有4个窑厂,李义勤18岁时就到窑厂干活。业余时间,几个工友就坐在一起,研究搞出点花样来。最早他们制作过烛台、香炉,和砖瓦放在一起烧。后来开始做鱼榼子、筷子筒等生活用品,因为有祖传的技艺,李义勤做起这些来得心应手。上世纪60年代,村民过年过节都要制作馒头,于是邻居们纷纷上门借用鱼榼子,但往往是有借无回。渐渐地,李义勤尝试制作更多的鱼榼子。 六大工序耗时至少半月 “红陶榼子看似简单,却要经过6大工序,从取材到烧成至少需要半个月。”李义勤说,首先是选土。大涧村以前是一片海,取土时很有讲究,要选择洼地,去除表层40厘米的土层再开挖,不能有杂质。和好的泥块要用塑料纸包裹,放置三四天。其次是打泥,用橡胶锤反复敲打,至少半个小时,这样的泥土密实坚硬、韧性十足。打好的泥块不能直接用,还要经过晾泥,这也需要三四天。 接下来就是勾样、雕刻和烧制了。勾样时不能用刀,用刀纹理太呆板,必须要用自制的钢丝。出来轮廓后,摘除多余的泥巴,然后再用手抹平。“抹平也不能使用工具,需要借助手感来完成。”李义勤说,完成这一步,再晾两天就进入雕花了,用钢刀在模型上刻出各种纹理。记者看到,用刀时,老李根本不用事先画轮廓,随着钢刀的起伏,一条鱼花跃然泥上。入窑前,制作好的鱼榼子要再放置三四天,等晾干后才能烧制。经过两天的烧制,一件完整的红陶榼子才算大功告成。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红陶榼子在当地最盛行的时期。1982年,李义勤离开窑厂,前后不足10年的时间,经他手制作的鱼榼子就不下三四百件。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木制榼子越来越多,且价格便宜,加上村里窑场关门,红陶榼子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从此一度消失了20多年。今年年初,李义勤将这门手艺又拾了起来。“退休在家闲着没事,给自己找点乐子。”李义勤说,如今除了鱼榼子,他还制作笔筒、砚台,甚至还有各种小动物摆件。不久前,河套街道“文化寻根”工作人员找上门来,对他收集的老物件进行登记和记录。 百年技艺有了出处 青岛民俗专家鲁汉告诉记者,他曾收藏了两件红陶榼子,得知李义勤仍能制作,曾特意上门探访。“榼子制作是最具青岛特色的地方工艺,目前仍广泛使用和制作,是一项‘活态’的民间技艺。”鲁汉说,最常见的是木质榼子,以即墨王家葛村为代表,另外莱西的黑陶榼子也传承有序。目前即墨、莱西两地的饽饽榼子制作技艺已入选省级非遗。 民间保留下来的红陶榼子很稀少,不足1%,虽然也有人收藏,却一直不知道出处,这也给红陶榼子带来一丝神秘。“红陶榼子有百余年的历史,且中间消失了20多年,如今不仅知道出处,而且还有传承人,值得保护。”鲁汉说。据悉,目前河套街道办已着手搜集材料,准备申报非遗。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州:100名外卖骑手受聘“食品安全监督员”
- 市总工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体检_
- 跟走大甲媽祖遶境 信徒「18項禁忌」不能犯!
- 大电网稳定评估及决策技术实现突破
- 袭击、报复与逃离:巴以再陷生死劫
- 如何打好抗旱减灾这场硬仗
- 晒业绩 理思路 谋发展——汉阴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工作述职评议会
- 美國客機等待起飛期間熱暈多人 有空乘不適被抬走
- 雅安中院宣判特大贩卖婴儿案
- 郭台銘與藍委餐敘「挖牆角」? 侯友宜:想做事的人會團結
- 習近平晤基辛格:中國人重情講義 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
- 夢幻隊陣容!《英雄聯盟》杭州亞運台灣隊「14人初選名單」公布
- “群星”荟萃架天梯 银河拱桥迎最佳观赏季
- 韓國出口連跌8個月:對中美歐出口全部下滑
- 澳大利亚对辐照食品标准进行修订
- 澳大利亚批准将巴斯夫Versys®杀虫剂(双丙环虫酯)推广到粮食等作物
- 明确目的 总结自我 做靓志愿者名片
- 支持率不見起色 邁阿密市長宣布暫停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活動
- 浙江宁海:“街长制”助推消费环境街长“治”
- 朊蛋白病早诊技术获突破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