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我漸漸原諒了之前持續許多年,那個鹹魚又迷茫的自己

文:李松蔚

工作與理想可以兼顧嗎?
不確定,只改自己但只能往前走。變生

工作是全新前持人生的一大部分。

不只是可多年為養家餬口,也不可避免地牽涉到「我是漸那個誰」以及「我希望過怎樣的生活」。

要想清楚這些問題並不容易。漸原

青少年時期缺失的續許鹹魚自我認知這一課,往往要在工作中重修。又迷

職場的只改自己價值之一,就在於其現實性,變生它不太給幻想提供庇護的全新前持空間。

身在職場,可多年不可避免會得到現實的漸那個甚至是冷酷的回饋。

你的漸原回報,取決於提供了多少被人認可的續許鹹魚價值,自我感動沒有太大意義。

另一方面,職場又是自主的,在規則邊界內,每個人都可以有適合自己的運作方式,不同的天賦、特性、價值偏好都可能被鼓勵。

年輕人在這裡磨練,逐漸明白:我無法成為別人,幸好也不必成為別人。

這裡有生活的百態:有人抗拒改變,也有人渴望不一樣;有人被看見,也有人恐懼被人看見;有人想歇歇腳,也有人擔心走得太慢⋯⋯

無論怎樣的理想,都要在現實的打磨中,一點一點確認它的形狀。

現實是腳下的路,但這條路通向的遠方,一定會是理想中的那個遠方嗎?

不想加班的我該辭職嗎?

問:

我最近有個很大的困擾,就是「什麼時候辭職」。

現在的工作是我自己挑的,也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差事。

因為覺得工作內容輕鬆又有趣,所以選擇忽略一些缺點(薪水低、強迫加班、升遷空間小)。

但是當對工作的新鮮感過去後,缺點(尤其是加班)就突顯出來了。

我其實就只是想過自己的小日子,能餬口就行了,想多照顧家裡一些,不願讓工作影響到日常生活品質。

但公司文化偏偏是鼓勵加班的,在強迫加班的時間過後,同事們的屁股還黏在椅子上不肯走,讓我一度懷疑他們是不是得了「不記得下班時間症候群」。

我一開始都是準點走的,後來被上級暗示幾次後,雖然憋著一肚子氣,但也做出了一點妥協(下班後玩十分鐘手機再走)。

我覺得我肯定不會在這家公司待很久,但該什麼時候辭職呢?

老闆又在開會宣導加班時,我就恨不得把辭職信摔他臉上。

但一切順利時,又想這份工作除了加班外,也沒什麼不能忍受的缺點,要是跳槽說不定比這個還差,不如再做兩天。

而且我超級討厭面試。

雖然家人都支持我換工作,但我從來沒有打開人力銀行網站,去搜尋工作相關資訊,向來都是哭哭啼啼說自己要辭職,第二天又罵罵咧咧地去上班。

有時候還很想家裡蹲,又覺得沒有工作的約束,我肯定會把生活過得很頹廢,但又真的很想當鹹魚。

世界之大,就沒有一條鹹魚能開心玩耍的地方嗎?

答:

我有一個建議,或許能幫你理清決策的思緒。

但是要辛苦一下你的家人,請他們配合。

給你和每個家人都發一張紙,列有如下問題,請他們簡單回答。

1. 你希望 ╳ ╳ (你的名字)以後回家更早一點還是更晚一點?

2. 如果 ╳ ╳ 以後每天準時下班,你最希望她幾點到家?是否願意她一整天都在家裡?

3. 你最希望 ╳ ╳ 工作以外的時間用來做什麼?

4. 如果 ╳ ╳ 以後每天都在公司加班,你能接受她最晚加班到幾點?還是多晚都能接受?

5. 為了支持 ╳ ╳ 加班,你最多願意付出什麼?

答案不用太長,但要儘量具體,也就是自己寫出明確的期望。

哪怕是「不支持」、「什麼都不想做」也好。

但不能沒有態度,像是「我都聽她的」、「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都行」。

必須要看到那個人(家人)的需求。

請在一周內蒐集所有家人的回答(包括你自己的)。

看完回答,再思考有沒有新的想法。

請回饋給我,這些想法如何推動你的決定?

回饋:

寫下這個不大不小的煩惱之後,雖然沒有什麼回音,且內心對於回音也不抱任何期待,但是我的工作狀態居然變好了——我衡量工作狀態的標準,是看早上幾點到公司:如果壓線趕到,那多半和最近的工作有所牴觸;到得早,說明對工作的好奇心、期待和熱情還沒耗盡。

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昨天,早上老闆找我單獨談話,耗了一上午,主題是要為公司多付出,要常向其他部門加班的同事學習,諸如此類。

雖然我臉上不得不保持微笑,但感覺「工作不能影響正常生活」的底線被踩到,整個人都炸鍋。

與家人共同討論後,決定了接下來半年的計畫,包括什麼時候辭職、辭職之後做什麼、什麼時候找工作。

雖然決定離開,但內心仍然動盪傷感,感覺亂糟糟的,畢竟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第一次提出辭呈。

結果第二天早上就收到李老師的回覆,彷彿拿到一個錦囊,有了些許頭緒,做起來也很簡單,唰唰唰就寫完了,又督促家人按要求好好回答(哈哈哈,就是這麼霸道)。

答題很簡單,從大家的答案中,看到他們各自想要什麼也很容易,但弄明白這些看似不難的問題後,我卻有些糊塗了,本想好好沉澱兩天再給回饋,但覺得現在的糊塗或許也是一種回饋。

先說大家的回答,我的爸爸、媽媽、男友以及我自己,都希望我的工作朝九晚五,晚上早點回家,工作之餘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除此之外,媽媽希望我有時間多陪陪她,爸爸希望我有時間有能力了和他一起打拚事業,男友希望他回到家能吃到我做的熱騰騰晚飯。

問題很清楚,答案也一目了然,但是反而好像突顯出某些模糊的東西。

我現在還不知道那些東西是什麼,對那些東西的思考是否能得出結果,這結果又會將我引向何方。

再回頭看看家人的回答,大家的需求都很明確,無論是陪伴、共事還是做飯。唯獨我自己,寫了一堆最近因為「沒空」稍稍耽擱的事以外,似乎也沒什麼別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